本文图片
波洛克 , 《秋韵》 , 1950年
在波洛克看来 , 他的“滴画”并不杂乱无章 , 而是井然有序的 。 他的主要影响者——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威廉·巴齐奥特斯(William Baziotes)、大卫·阿尔法罗·西奎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都声称自己避开了颜料的束缚 , 他们借助旋转的台面、或带小孔的罐子为绘画工具 。 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弃意图 。
但波洛克的绘画方法却完全不同 。 虽然在格林伯格、纳姆斯和《时代》杂志看来 , 他“滴画”似乎很原始 , 但这是他有条不紊修炼的表象 。 “波洛克的画表面看是抽象的 。 ”科丁顿指着滴画X光照片说 , “但窥视表面之下 , 你会发现 , 最终表面呈现的结构 , 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 ”那么 , 问题不在于波洛克在哪里学会了滴画 , 而在于他如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个英国版画家的工作室中 。
本文图片
海特和他的“Atelier 17”工作室
斯坦利·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 , 1901-1988)在版画圈非常有名 。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艺术家庭 , 却投身科学 , 曾作为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前往伊朗阿巴丹工作 。 1926年 , 他在阿巴丹举办了首次展览 , 并几乎售罄所有画作 。 这让他说服了自己以艺术为业 , 他去了巴黎 , 在朱利安学(Académie Julian)进行了短暂的学习 。
正是在那里 , 与波兰版画家约瑟夫·赫希特(Józef Hecht)的一次会面 , 让海特明确了自己要追随的道路 , 他决定致力于拯救凹版印刷术 。 要知道 , 19世纪以来 , 随着艺术天才越来越等同于速度和自发性 , 版画这种最缓慢、最不自发性的艺术形式已经失宠了 。 到了1926年 , 它已被归为商业工作室 , 用于绘画复制或书籍印刷 。
本文图片
海特 , 《坐着的人》 , 1944
海特提倡将版画作为现代主义技术的运动 , 特别是倡导使用刻刀 , 使用工具不仅需要技巧 , 而且需要力量——与其说这是堂吉诃德式的不切实际 , 不如说是一种倔强 。 然而 , 他成功了 。 到了1930年代中期 , 在毕加索、贾科梅蒂和米罗的赞助下 , 他在蒙帕纳斯买下了一间工作室 , 在此 , 他不仅为这些艺术家制作版画 , 还教他们自己刻版 。 战争爆发后 , 他把这间工作室搬到了纽约 , 并保留了它的法语名字“Atelier 17”(17号工作室) 。 “Atelier 17”位于新社会研究学院(流亡大学)的顶层 , 距离波洛克的公寓只有几个街区 。
1940年9月 , 工作室开张之时便在年轻的美国艺术家中引起了极大的兴奋 , 波洛克也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 。 一年后 , 被海特称为“前辈”的巴黎人安德烈·马森 (André Masson)、伊夫·唐吉(Yves Tanguy)和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的到来 , 引起美国艺术界的轰动 。 “当时 , 第八街和第六大道大约是艺术世界的中心 。 ”美国雕塑家菲利普·帕维亚(Philip Pavia)回忆说 , “我们会看到雕塑家奥西普·扎德金(Ossip Zadkine)和雅克·利普奇茨(Jacques Lipchitz) , 利普奇茨常出入海特的新工作室 。 ”
本文图片
1942年“Atelier 17”小组 。 照片由Herman Landshoff拍摄 ,bpk/Münchner Stadtmuseum, Sammlung Gotografie/Archiv Landshoff
- 何绍基|何绍基独有的“颤笔”,却被网友笑称为“江湖体”!你怎么看?
-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 |西班牙雕塑家,成了现实版的“绿巨人”,把石头当泥巴来揉捏
- |三星堆铜人是不是外星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策展人谢丹回答了此问题
- 王者荣耀|“NBW职业选手翻车了”资本太会玩,网友直言这社会太难了!
- 刘墉|刘墉|亲人去世、吐血休学、家被烧成废墟,“我不悲观,要懂得转化”
- 美术|“星星的神画”——2022关爱孤独症儿童美术公益画展在福州举行
- 中国戏曲|戏曲、舞狮、龙舟,海丰县海城镇新园小学的“六一”这样过
- 台湾|福州台胞:两岸共端午“感受到家园的温暖”
- 霍去病|“三不摸,三不问”是聪明人打交道的方式,你知道具体是说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