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著名学者刘东解读梁启超《德育鉴》:世俗中的“道德之用”】他在《德育鉴》弁言中说:“语境虽有所迁移 , 外在的物象亦大有变异 , 可自己的内心依然如故 , 而价值追求更是未稍动摇 。 ”借着为《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 , 刘东在《德教释疑》中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且迄今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 , 比如有无公德与私德之分 , “为己之学”为什么反而是成己之学 , 心学比理学强在哪里 , 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 , 道德要不要形上预设 , 怎样才算是知行合一 , 等等 。 梁启超选编的《德育鉴》原有一篇例言和六章正文 , 共七个部分 。 刘东为各章分别撰写两篇“题解” , 以联系当下特定的复杂语境 , 对于诸多疑难问题进行解疑 , 作为青年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导引 , 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刻理解《德育鉴》之精髓 。
在刘东看来 ,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 有一套作为其基调和特色的学术话语 , 在千百年里不间断地被接续研讨和讲谈着 。 《德育鉴》一书所集中反映的 , 也正是这样一种贯穿文明始终的“接着讲”的进程 。 从孔孟到程朱陆王 , 到康梁 , 一直来到我们自己……只要中国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 它就必然包含着对后学的无尽期许 , 要求把这种讲谈活动继续延伸下去 , 不光延续到我们 , 还要延续到我们的后人 , 以及我们后人的后人 。 《德教释疑》一书不仅是后人“接着讲” , 还更要进一步去“对着讲”;甚至不光要跟古代的西学(佛学)“对着讲” , 还更要跟当今的西学“对着讲” 。 与古人、与西学对话 , 在相互理解中达成重叠的意识 。
中国文化的自身主动性 , 也就势必要被调动起来 , 这将会拉升和激活传统本身 , 使它不再被只当作全球化时代的某种地方性知识 , 而得以从价值理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 , 向世界重申自己由来已久和言之成理的人生解决方案 。
“正是在这种持续的学术对话中 , 人类社会中相反相成的两种力量 , ”刘东说道 , “即收束与开放、聚敛与流失、天理与人欲、良知与功利、利他与利己、好古与尚今 , 才会在文明内部构成良性的张力 。 而且 , 又只有让这种张力保持下去 , 才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 , 在我们的研讨与讲谈之中 , 缓缓流淌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 乃至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形态 。 ”
一百多年多后 , 重温《德育鉴》 , 捧读《德教释疑》 , 可以看到 , 梁启超阐述的辨术、立志、正本、存养、省克、致用、救世的德育之道和修身之术 , 对于重拾文化自觉无疑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
- |深切缅怀│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先生逝世
- 李立|追忆跨越时空,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先生追思会简约又温情
- |著名考古学家邹厚本逝世
- 张经纬|人类学者张经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田野”
- 良渚镇|良渚先民消失之谜,学者找到证据:东渡美洲成为爱斯基摩人
- |文脉中华·大国人才——著名画家罗顺祥
- |柳敬亭之说
- 考古学|文化名人访谈丨干了一辈子也投入了一辈子——访考古学者毛瑞林
- 王玉梅|缅怀!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同志追思会举行
- |重磅!译林社“大家德育课”全新推出梁启超《德育鉴》、刘东《德教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