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著名学者刘东解读梁启超《德育鉴》:世俗中的“道德之用”

近日 , 译林出版社“大家德育课”全新推出由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刘东撰写弁言、题解的梁启超作品《德育鉴》 , 以及在其基础上加以延伸、阐发的全新力作《德教释疑》 。
百年前 , 梁启超以切身社会实践 , 重回古代先儒修身治心根本 , 寻求救世之道;百年后 , 刘东以社会之关切 , 再续新时代青年人的德育修身之业 , 重拾中华文化之自信 。
梁启超|著名学者刘东解读梁启超《德育鉴》:世俗中的“道德之用”
本文图片

梁启超|著名学者刘东解读梁启超《德育鉴》:世俗中的“道德之用”
本文图片

1903年 , 梁启超结束一段为期十个月的美洲之旅后 , 一摒此前政治上力倡“民主”“共和” , 思想上“发明新道德”的主张 , 转而面向中国先贤大儒 , 从中汲取修身治心之道 , 以图通过道德重建 , 恢弘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本原之学 , 并担当救国救民之责 。
两年后 , 梁启超编纂《德育鉴》 , 为新学青年量身定做修身指南 , 以培养有志之士伟大人格 。 该书初刊于《新民丛报》 ,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单行本 , 风靡一时 。 梁启超精选出先秦至明清65位先儒421条德育修身的格言语录 , 分为“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篇 , 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 , 并加按语跋识 。
他自称本书“其体裁异也 。 惟有志之士 , 欲从事修养以成伟大之人格者 , 日置座右 , 可以当一良友” 。 在“学绝道丧”之际 , 他希望重返儒家的道德本心 , 以此建立融会中西之长、足以长治久安的善好社会 , 传承中国文化的命脉 。
梁漱溟、胡适、徐志摩、范旭东等民国风云人物都在成长中受到过《德育鉴》的重要影响 。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回忆道:“任公先生有《德育鉴》一书 , 以立志、省察、克己、涵养等分门别类 , 辑录先儒格言(以宋明为多) , 而任公自加按语跋识 。 我对于中国古人学问之最初接触 , 实资于此 。 ”胡适坦言自己受《德育鉴》和《节本明儒学案》的引导而去读宋明理学书 , 也正因此 , 才萌生做《中国哲学史》的种子:“我将来若能替梁任公先生补作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 , 岂不是很光荣的事业?”徐志摩在读罢《德育鉴》后 , 合十稽首 , 感喟“喜惧愧感 , 一时交集” 。
梁启超|著名学者刘东解读梁启超《德育鉴》:世俗中的“道德之用”
本文图片

刘东
刘东在十余年前复建了梁启超所在的清华国学研究院 , 还将其《德育鉴》设为国学研究院的德育教材 。 刘东敏锐地意识到在百年后的今天 , 《德育鉴》仍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恐怕梁先生都无法逆料 , 这种对照到今天变得如此紧迫 , 在后世出现了一层障碍 , 无形地阻隔着同传统精神的亲近 。 ”
此次由刘东教授撰写弁言、题解的《德育鉴》版本 , 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奎凤根据多种版本作了点校和注释 , 并在附录中对全书所涉名儒做了简介 。 这是一个更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德育鉴》版本 , 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德性修养和励志修身之本 , 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 , 在当下非但没有过时 , 意义反而更加彰显 。
刘东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 , 现任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 , 发表了《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长问西东》《我们共通的理性》等三十余部专著或译著 , 主编“人文与社会译丛”“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艺术与社会译丛”等 , 创办了《中国学术》杂志 , 蜚声国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