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刘哲轩 (广西大学)
近日 , 法国卢浮宫内一男子头戴假发、身坐轮椅 , 假扮成一位老妇人靠近馆内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 伺机在蒙娜丽莎的胸前抹上了一层白色奶油 。 所幸画作有玻璃板保护 , 并未受到损坏 。 (5月30日 央视网)
【|《蒙娜丽莎》被扔蛋糕,文化遗产不容毁坏】事实上 , 这并不是《蒙娜丽莎》第一次遭人觊觎了 。 1911年 , 一名杂工将《蒙娜丽莎》藏在罩衫下偷走 , 两年后才捉拿归案;二战时期 , 《蒙娜丽莎》为了不受战火波及 , 进行了长达六年的“逃亡之旅”;1956年 , 一名破坏者使用硫酸泼洒造成了《蒙娜丽莎》下部的严重损坏;数月后 , 一名玻利维亚人将石头砸向画作 , 导致局部颜料脱落……为了保护《蒙娜丽莎》 ,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 《蒙娜丽莎》就被保护在了防弹玻璃之中 , 也是多亏了这层玻璃板 , 《蒙娜丽莎》才能幸免于后续的几次破坏事件 。
但事实上 , 用玻璃板保护画作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受限于室内展出的环境因素 , 如果在画作外用玻璃进行保护 , 就有可能因为光线问题导致观赏效果不佳 , 画作展现出来的色彩也会有一定的失真 。 显然 , 卢浮宫的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作为达·芬奇传世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 , 《蒙娜丽莎》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意义 。 其代表了千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 , 那标志性的微笑已然成为了欧洲的一个文化符号 , 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
可惜并不是每一件文化遗产都像《蒙娜丽莎》这样被妥善保护着 , 即便是被玻璃板严密保护着的列宾名作《伊凡雷帝杀子》 , 也会遇上抄着金属活动栏杆猛砸画框的醉汉 。 所谓文化遗产 , 无不是一个民族对过往的传承和颂扬 , 是前人留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 或许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其价值 , 但绝不能否认其价值 , 那些恶意破坏他们的人 , 归根结底 , 还是缺少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
回溯过去 , 我们还能发现很多文化遗产因为人类的失敬 , 而永远的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 前有“圣像破坏运动” , 以信仰的名义破坏了大量的艺术品;后有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 , 将如此的艺术瑰宝付之一炬 。 后者对于国人而言是多么惨痛的历史 , 想必早已不言而喻 。 实际上 , 那些破坏文化遗产的人并非不懂它们的价值 , 相反 , 他们非常清楚这些作品凝聚着的文化内涵 。
一如本次《蒙娜丽莎》所经历的风波 。 当事人在此番行为之后发出极端环保主义的言论 , 表明了他把《蒙娜丽莎》作为艺术的象征 , 攻击《蒙娜丽莎》就等同于攻击整个艺术界 , 以发出“所有的艺术家都要为地球考虑”这样的呼喊 。 尚且不论他的初衷是好是坏 , 但这种行为无疑是极为恶劣的 。 文化遗产并不应该成为被攻击的靶子 , 它们身上凝聚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 不容侵犯与毁坏 。
在这个世界文化多元繁荣的时代里 , 蔑视文化遗产 , 其实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蔑视 。 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 , 也要尊重文化遗产 。 这样才能发挥其价值 , 让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 , 筑起一座座人类文明的灯塔 , 成为我们的精神道标 。
- 梁启超|著名学者刘东解读梁启超《德育鉴》:世俗中的“道德之用”
- |《射雕三部曲》十大武学宗师战力排行,张三丰位居第二
- |湖南首部原创儿童舞剧《雪精灵》首演
- |《说文解字》第575课:细说“毅”,士不可不弘毅的“毅”字何义
- |《经典咏流传》第八期,王勉脑洞大开,演唱李白浪漫名作
- |专家聚焦儿童文学《装进书包的秘密》:用正能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 聂耳|省内外专家齐聚昆明,研讨大型舞台杂技剧《聂耳》
- |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出师表》真迹,可谓是神来之笔!
- |被《三泉溪暖》带火的龙山黑陶怎么做?看非遗传承人如何为陶泥塑魂
- |他以一部《琵琶记》流芳百世,被后世尊称为“南戏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