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统治者来说,自己治下的人支持自己的统治,自然是最好的状态,否则面对一群不支持自己的人,还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确定自己的策略,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引起天下人的质疑 。而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作为皇帝,他治下的人就是这样的情况,大量江南地区的士族并不支持朱元璋,反而是支持元朝的统治的,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为何不支持朱元璋,朱元璋面对这样的一群人,他又有什么样的对策呢?
在明朝初年,有一个让朱元璋非常头疼的问题——江南多量的士族并不买他的帐 。这个问题的起原其实也很简洁:在江南士族看来,朱元璋是兵变分子,元朝才是他们真正的国度 。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帮江南士族不支撑“遣散鞑虏”的朱元璋,反而支撑“戎狄鞑子”元朝呢?这背后都有哪些原因呢?
文章插图
1、好处至上的世界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 宣告了明王朝正式登上汗青舞台 。然则其时的江南士族却显现了极端的南北极分化 。
一类就是支撑新朝,这类人数其实较少 。另一类则是支撑前朝,也就是元朝,对朱元璋的明朝完全不伤风 。代表人物有:王逢、戴良、杨维桢、倪瓒、顾瑛、蔡子英、周霆震、叶颙等一多量人 。
凭据清朝人张其淦的记录,其时的元朝有名的江南遗民诗人就高达850人 , 个中大部门都是有名的学者和大儒 。在其时具有壮大的影响力,这帮人以遗民自居,透露本身是元朝臣子纰谬朱元璋尽忠 。个中对照过激的,有归隐山林的,有宁当玉碎的,甚至还有爽性自杀的 。按照我们一样的观点 , 元朝实行的是“四等人制”,念书人是“臭老九” 。按理来说他们基本不该该对元朝如斯尽忠,为啥他们如斯冥顽不灵呢?其实这背后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好处 。
好多人会好奇,四等南人有啥好处可言呢?
首先,四等人制并非一种严厉执行的轨制 。这一点汗青学家早有公论,事实上元朝从来没有正式的文件说有这么一种“轨制” 。只是在各类方面漠视是存在的,然则这种漠视可不关这些文人学士的事情 。事实上在元朝百年的汗青上,汉人仕进科举固然较少,然则绝非不存在,并且其实还很遍及 。究竟元朝的科举时间固然短,然则并非没有 。其实元朝漠视常识分子的说法也是长久以来的曲解 , 对于绝大部门江南士族而言 , 元朝就是需要竭智尽忠效力的“本朝” , 也是独一的“正朔” 。所谓“言必称本朝,而其本朝则胡元也” 。若是没有元朝,那么他们在元朝所取得的功名也就化为乌有了 。朱元璋最初北伐的时候,拿出的标语是“遣散鞑虏”,这对这些遗民来说是弗成接管的 。究竟元朝如果伪朝,本身取得的一切成就也就化为乌有了,所以天然不待见朱元璋的新朝,而要陈陈相因了 。
文章插图
2、儒家脑筋在儒家脑筋里面 , 华夷之辨其实永远都是在第二位的 。第一位的,永远是忠君爱国 。
这个忠君爱国,就是要忠于君主,爱君主之国 。儒家思惟里面 , 忠于皇帝是绝对大于另外任何一切的,究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世界”,没有国 , 哪来的幻想信念和“三不朽”的伟业呢?没有一个君主尽忠,本身的一身才调又若何施展呢?其时这帮人还有不少对元朝能卷土重来抱有幻想,所谓“鹤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 。颇有陆游,王师北定华夏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风仪 。的确让人无语 。这种情形之下,他们对元朝天然也是要对峙“气节” 。
- 曹皇后为何想废黜宋英宗?为何会有这样大的矛盾?
- 曹操为何没有霸占刘备的甘夫人?
- 袁术实力如何?为何敢称帝?
- 明英宗夺门之变的时候,锦衣卫为何没有阻止?
- 为何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他是如何导致战乱发生的?
- 郭嘉为何能预言孙策会被刺杀?他是否知道内情?
- 张松为刘备立下大功,为何还是得不到重用?
- 鲁国是如何灭亡的?曾经实力强大为何走向灭亡?
- 安庆绪为何要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只是为了皇位吗?
- 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为何后世却并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