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像这样连书“儒墨”两字是不是表述儒、墨两家还大有疑问 , 尽管在进一步深入论证之前可以确认无疑的用例不是很多 , 但司马迁用这两个字来分别指称儒家和墨家 , 确实并非仅见于上面所讲的《太史公自序》 , 在《史记》其他篇章里还是可以找到同样用法的 。 譬如《老子韩非列传》称庄子“善属书离辞 , 指事类情 , 用剽剥儒、墨 , 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 似乎就是如此 。 今中华书局新点校本也是对“墨”字加以专名号而“儒”字不加 。
可是在另一方面 , 在我看来 , 还有更多像这样“儒墨”连书的用例 , 若把其中的“墨”字解作“墨家” , 恐怕是说不通的 。
本文图片
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南宋建安黄善夫书坊汇刻三家注本《史记》
例如 , 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的篇末 , 太史公司马迁评议说:
公孙弘行义虽修 , 然亦遇时 。 汉兴八十余年矣 , 上方乡文学 , 招俊乂 , 以广儒墨 , 弘为举首 。 主父偃当路 , 诸公皆誉之 。 及名败身诛 , 士争言其恶 。 悲夫!
公孙弘即《史记》篇名中的“平津侯” 。 这里的“儒墨”二字 , 今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标点为“儒墨” , 即单单把“墨”字标记为专名 。 显而易见 , 他们是把这个“墨”字解作墨家 , 就像我刚刚讲的那样 。
上引《平津侯主父偃列传》中“上方乡文学 , 招俊乂 , 以广儒墨 , 弘为举首”这段内容 , 讲述的乃是西汉儒学史、同时也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性事件 , 在《史记·儒林列传》中 , 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汉兴 , 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 , 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 叔孙通作汉礼仪 , 因为太常 , 诸生弟子共定者 , 咸为选首 , 于是喟然叹兴于学 。 然尚有干戈 , 平定四海 , 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 孝惠、吕后时 , 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 孝文时颇征用 , 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 。 及至孝景 , 不任儒者 , 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 , 故诸博士具官待问 , 未有进者 。
及今上即位 , 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 , 而上亦乡之 , 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 自是之后 , 言《诗》于鲁则申培 , 于齐则辕固生 , 于燕则韩太傅 。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 言《礼》自鲁高堂生 。 言《易》自菑川田生 。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 , 于赵自董仲舒 。 及窦太后崩 , 武安侯田蚡为丞相 , 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 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 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 封以平津侯 。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
引文虽嫌长了些 , 但没有这些记述 , 我们就无由知晓汉兴以来儒学发展的基本面目 。
对读《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和《儒林列传》的记载 , 可以得出如下三点认识:
第一 , 汉兴以来 , 至汉武帝始振兴儒学 。
第二 , 司马迁所说“上方乡文学”和“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的“文学” , 实质上都只能是指儒学;所谓“文学儒者” , 也只能是习儒的学者 。
第三 , 公孙弘在汉武帝首批擢用的儒学家中位居魁首 , 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儒者” 。
关于所谓“文学”在秦汉间往往特指儒学这一情况 , 敝人在拙著《生死秦始皇》第二章《聚语诗书不避世》当中即曾有所论述 , 感兴趣的读者参看一下 , 会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 。
在了解这样的历史背景之后 , 我们看《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上方乡文学 , 招俊乂 , 以广儒墨 , 弘为举首”这几句话中“以广儒墨”的“墨”字怎么会是指墨家呢?须知墨家在战国以后即已阒焉无闻 , 或乃换形移步 , 跻身游侠 , 扰动社会秩序 , 汉武帝又何以会弘大其学?这是万万讲不通的 。
- |中国发现史前文明,早于历史记载一千多年,外国专家:低估了中国
- |(宝藏中华)云冈大佛与吃饼胡人: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历史记忆
- |一起修复文物,触摸历史记忆!
- |凝固历史记忆的旧报纸,背后藏着“生意经”
- 北宿镇|北宿镇江屯村:用历史记忆传承精神话发展
- 岩画|春日内蒙古 | 刻在石壁上的史记 藏在深山里的宝藏
- |【阅读】读《史记》
- |吴阳镇文物展示厅:拼凑历史记忆碎片,守住本土文化根脉
- 原典|南宋黄善夫本《史记》:宋代建阳刻本的杰出代表
- 史记.货殖列传|10句古代名言,事关金钱财富,读完豁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