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 , 一字同叔 , 晚号颍滨遗老 , 眉州眉山人 , 北宋文学家、宰相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 , 合称“三苏”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 , 文采少逊 。苏辙亦善书 , 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
文章插图
主要成就
政治
苏辙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 , 吏缘为奸 , 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 。如此,则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王安石听后,亦颇觉有理 。
宋哲宗初年”元祐更化“,苏辙在京师,多所论议 。当时司马光变熙宁之法,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 , 苏辙极言不可 。他的这类政治主张,与其兄苏轼基本相同 。《宋史》称其“论事精确 , 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 。”
但在对夏政策上,苏辙力赞司马光妥协、退让的方针 。在他支持下,宋方割还西夏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但未能换取和平 , 西夏仍不断侵扰 , 妥协政策失败 。
在回河之争中,苏辙与右相范纯仁等主张维持北流,反对文彦博等回河东流之议复起 。苏辙虽多次上疏反对 , 但以高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 。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 , 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 , 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 , 东流断绝 , 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 。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
文学
政论与史论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苏辙有哪些成就与作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他在《历代论引》中说:“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 , 予师友也 。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 。”他虽自称“其学出于孟子”,而实则“遍观乎百家” 。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 , 又撰有《古史》,用意亦在于此 。
苏辙对于前辈学人,亦尊韩、欧 , 政治思想,亦近于欧 。但韩、欧辟佛道 , 而苏辙不然 。苏辙的文章 , 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 。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 , 但亦自有特点 。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 , 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 。《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 , 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 。史论同父兄一样 , 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
苏辙史论的代表作品是《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 。论汉光武、唐太宗 , 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 , 特点确在于“稳” 。《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 。《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 , 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 , 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
-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
- 苏辙:北宋文学家、宰相,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 元祐更化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宁夏中卫:滞留在封控区的游客个人不承担产生的食宿费用
- 金牛男喜欢女生 金牛男喜欢女生主动吗
- 澶渊之盟是如何签订的?带来哪些积极、消极影响?
- 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 咸平之治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 成都美食街 成都美食街图片高清
- 耳朵嗡嗡响如何治疗 耳朵嗡嗡响治疗小窍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