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二 )


二是人口资源重要性凸显,进入春秋战国以后,列国之间的战争不仅日益频繁 , 而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伤亡代价不断增加,这导致战争对国力的消耗极为严重 , 这便使得各国统治者对于人口不得不予以重视,当时人口的多寡甚至足以成为国家实力的衡量标准,如果再将人力消耗在死人身上,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
三是奴隶制逐渐成为历史,进入战国以后,列国为了图强,纷纷进行变法 , 而列国变法的一个核心,便是逐渐削弱贵族特权,加强统治者的集权程度,而随着列国纷纷变法,奴隶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便使得贵族或统治者,再也不能轻易的一言决人生死 。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文章插图
秦汉后陶殉取代人殉
如上,春秋战国以后随着列国逐渐废除人殉,列国皆开始出现以陶殉取代人殉的现象,如此一来即可以废除人殉,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墓葬规格 。
不过,此时人殉制度虽然被逐渐取消  , 但人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例如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下诏“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而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为了防止秦始皇陵的布置和机关被泄密,又有不少工匠和奴隶被封死于陵墓 。
直到西汉以后 , 人殉制度才算是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奴隶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列国都通过变法削弱了贵族特权,但除秦国以外列国变法都不算彻底,因此贵族特权仍然得以一定程度保留,西汉以后贵族特权才算彻底消亡 。
二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之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 , 且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深重,而人殉制度与儒家思想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而汉朝以后人殉制度的基本绝迹 , 与此不无关系 。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辽金以后人殉死灰复燃,元朝大力鼓励殉葬行为
从秦汉逐渐消除人殉制度,一直到南宋时期,人殉制度已经被基本消除,然而到了辽金时期,人殉制度竟然再度死灰复燃,而元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更是大力鼓励民间的殉葬行为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应该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游牧民族仍有奴隶制特点,游牧民族因抗灾能力有限,因而经常对周边部落或政权进行掠夺,而掠夺来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奴隶 , 与奴隶社会一样,主人同样对掠夺来的奴隶拥有处决权,再加上草原能够养活的人数实在有限 , 以及游牧民族的人文思想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对于奴隶的生死他们也并不是很在乎 。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文章插图
二是元朝等级制度极为森严,辽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之后,却开始推行极为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元朝统治者将不同人种分为几个等级,对底层百姓实行残暴的统治,而出于统治的需要,他们对于民间的殉葬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反而大为鼓励 。
关于这一点 , 《元史》之中多有记载,例如《元史·卷三十四》有载“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猛殉葬,并旌其门 。”《元史·卷三十五》也有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辽金到元朝,虽然人殉现象得以死灰复燃,但当时朝廷只是对这种行为不予以禁止或极为鼓励,但却不像商周时期那样形成固有制度 , 因而并不具有强制性,而且殉葬对象也不再固定为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