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是指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一种陋习 , 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期,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开始式微,自汉以后基本绝迹,但在辽金时期却再度死灰复燃,此后断断续续一直持续至清末,直到民国以后才彻底消失 。那么,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 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文章插图
人殉制度源于原始社会 , 商周奴隶制下达到鼎盛
目前关于人殉制度诞生的时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不过根据现代考古发掘的考证,这种残忍的制度早在史前文明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均曾发现人殉现象 。
虽然人殉制度出现较早,但其最为兴盛的时期 , 却是在商周时期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商周时期的贵族大墓中,基本都有殉人 , 多者数百、少者数十 。而《墨子·节葬》也有“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的记载,由此不难看出商周时期人殉现象的普遍性 。
而人殉制度之所以会出现 , 而在商周时期达到鼎盛 , 目前推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对生老病死现象的曲解,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人在去世之后仅仅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或者说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 。因此,贵族们在生前享尽荣华富贵之后,通常也想在死后继续享受,而人殉便是为了使祖先在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到仆人的伺候 。
文章插图
二是殉葬者创造价值较少,彼时被殉葬者多为奴隶,而由于当时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力较低 , 因此奴隶对于贵族的价值相对较低,他们的产出甚至不足以养活自己,这导致奴隶主对于奴隶的性命并不在意,用他们陪葬自然也就毫不怜惜了 。
三是殉葬者地位相对较低 , 商周是典型的奴隶制时代 , 在那个等级极为森严的时代,贵族们不仅享受着大量特权,而且地位高高在上,而战俘、奴隶、农奴地位极低 。殉葬制度,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彰显地位等级,为此贵族阶级甚至还对不同等级的殉葬人数进行了规定 。
商周时期的殉葬到底有多残忍?考古学家曾在安阳殷墟商王陵墓区发现一座大墓,在椁的顶部和四周便发现了成批的殉葬奴隶,整座大墓共发现殉葬奴隶三百六十多人,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不满二十岁的青少年,甚至有大量幼童 。
又如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秦武公去世之后,“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而称霸西戎的秦穆公殉葬者更多,“三十九年,缪(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之良臣子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
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式微,汉朝以后逐渐消亡
殉葬制度的逐渐消亡,则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例如秦献公嬴师隰便下令“止从死” , 正式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殉葬制度 。而除了秦国之外,其余列国也逐渐废除了人殉制度,而各国之所以如此做,主要还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开始体现 。
文章插图
一是生产力逐渐得到提升,进入春秋战国以后 , 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和铁器逐渐被用于农业生产,这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种情形下,奴隶和百姓的产出除了能够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还可以为奴隶主和统治者提供大量的剩余价值,如果再以殉葬消耗人力 , 显然不太合算 。
- 明朝一起泰州疑案,许巡按是如何判决的?
- "曹操斩杀粮官王垕"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曹操为什么这么做?
- 杨贵妃身体有生理缺陷是真的吗 狐臭一说是不是真的
- 楼玄最后是怎么死的?是他的性格害死了他吗?
- 为何说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是有据可循的?
- 惠州美食 惠州美食攻略老字号
- 孝平皇后是什么人?她选择自焚的原因是什么?
- 王允在董卓死后,不愿意接受西凉军的投降是为何?
- 卫子夫是如何失势的?卫家为何被灭族?
- 李广利真的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重用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