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上次苏东坡、这次屈原,冲上热搜的素材你们都哪里找的?( 二 )


经典大IP;
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 , 开创者;
主题定下来了 , 也即“主食材”定下来了 , 那么素材找的是否符合标准呢:
首先来看 , 主题点是否自然流露了?
这篇素材找了屈原的《橘颂》 , 从第一首托物言志诗开始说起 , 中国人的浪漫是字自然天地间见自己 , 主题自然流露了;
屈原|上次苏东坡、这次屈原,冲上热搜的素材你们都哪里找的?
本文图片

▲ 河南卫视2022《端午奇妙游》
再来看看这篇的信息量 。
最终呈现的节目中文字内容不多 , 但在原稿里 , 这一篇有近2000字 。
选了3篇屈原作品 《橘颂》《天问》 《楚辞·渔父》;
用时间线拉起屈原三个人生阶段 , 少年鸣志、中年怀才不遇叩问宇宙、理想破灭赴死前仍在自白;
屈原|上次苏东坡、这次屈原,冲上热搜的素材你们都哪里找的?
本文图片

最后是全文框架:
开场抛出主题 , 中国人的浪漫究竟有多浪漫?
然后以浪漫为明线 , 屈原人生经历为暗线 , 巧用三篇文章串联起全文结构 , 并层层推进 。 最后讲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 情感升华的水到渠成 。
厨师给了品控标准 , 接下来要怎么去找食材呢?
这个时候 , 你可能需要一张“采购清单” 。
对应到寻找内容素材 , 我们叫它“维度公式” , 按照这个公式 , 基本能把你要找的一网打尽 。
这公式包含:
2个视角3个维度;
2个视角 —— 专业视角和大众视角;
3个维度 —— 人、作品、相关流派及历史沿革;
专业视角 , 顾名思义 , 就是指这篇主题要讲的概念 , 在学术专业上是怎么说的 , 专业的学者们是怎么定义的?这非常重要 , 也是我们成篇的基调 。
比如屈原 , 他的人物介绍里有一条 ——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这是历史地位的定论性描述 。
屈原|上次苏东坡、这次屈原,冲上热搜的素材你们都哪里找的?
本文图片

▲ 百度百科屈原图
另外 , 文中用到的历史资料 , 需要分清哪些是历史书里结论性的研究成果 , 哪一些是野史趣说;在沿用时 , 要以专业信息为准 。
大众视角也很重要 。
重要性在于 , 它能帮助我们听到“来自用户的声音” 。
通俗点说就是 , 我们能够透过这些大众视角 , 看看多年来用户最关注屈原这个话题的哪些内容 , 等于是借力打力了 。
在你收集大众视角时 , 可以重点关注各类内容平台上屈原相关的内容中 , 那些阅读量、评论量最高的 , 把它提炼出来 , 研究共性 。
就像是内容创作之前的用户调研了 。
这两个视角都很重要 , 他们相当于为你带上了两副眼镜 , 一幅是创作者视角 , 我要讲什么;一幅是用户视角 , 用户可能爱听什么 。
优秀的新媒体创作者 , 总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
当你拥有了这两幅眼镜 , 相当于预判了用户的预判 , 就能为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内容大餐”了 。
说完两个视角 , 再来说说三个维度—— 人、作品、历史沿革/流派;
虽有三个维度 , 但最终服务的落脚点只有一个 , 那就是 ——人 。
许多年之后 , 面对行刑队 , 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 , 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里的经典开场 。
屈原|上次苏东坡、这次屈原,冲上热搜的素材你们都哪里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