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合起人生经历 , 作品就像是作者的剖白书 , 记录了当下阶段的人生状态和所想所感 , 通过作者自己去了解他本人 , 可不比所有传记、历料都来的更真切 。
第三个维度 , 说到历史沿革/流派 , 更多强调的是作品之外的事 。
比如我们在《艺术很难吗》中讲过的《富春山居图》 , 它被创作完成后 , 经历了颠沛流离的被收藏过程 , 这段故事甚至比创作者本身还要丰富有趣的多 。
本文图片
▲《艺术很难吗》之《富春山居图》
再比如 , 基于屈原后世文人的创作延伸:
23岁的苏轼路过忠州的屈原塔下 , 写下一篇《屈原塔》纪念屈原 , 以感念他的高贵气节:
楚人悲屈原 , 千载意未歇 。 精魄飘何处 , 父老空哽咽 。 屈原古壮士 , 就死意甚烈 。 世俗安得知 , 眷眷不忍决 。 名声实无穷 , 富贵亦暂热 。 大夫知此理 , 所以持死节 。
而流派 , 更多是给作品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定位 , 帮助大家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标地信息 , 获得对这个作品更大局观的认知 。
这里也就不展开讲了 。
有一位朋友跟我提到一种困境 , 说是没有经过长期的内容写作练习的人 , 在创作时候 , 找选题找角度似乎都容易 , 但是到了成稿的时候就会卡壳 , 好像很难把素材一块块黏合到一起 , 成为完整文章 。
这样看下来 , 很可能的原因就是素材找的还“不够” 。
当你像一个潜水者 , 深入某一片丰饶的大海去探秘时 , 收获的感受一定是 , 哇!怎么这么多宝贝 , 这里有珍珠、珊瑚、海胆 , 这个也很值得讲 , 那个也很值得说 。
怎么还会有“无米之炊”的困扰呢?
所以当你往下推进成稿还有困难时 , 该返回来对应上面的公式看看 , 是哪里素材还没有找到足够吗?
最后浅谈一下有些真爱关心的 , 要从哪些渠道找素材的问题:
专业的知识去专业的地方——比如知网、相关图书、各类专业的知识网站;
大众视角的信息—— 去社交网站、内容创作平台、评论区、知识付费类APP上的文化课程;
篇幅有限 , 此处也不过度展开了 。 但无论是哪种素材 , 都要记得:
1、尊重专业、敬畏内容 , 做到知识无错漏;
2、尊重版权、知识产权 , 不能抄袭 。
你还有哪些找素材的好方法或渠道呢?欢迎到评论区与我们一道分享 。 下期想看哪个话题 , 等你翻牌~
- 屈原|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数字阅读】古人浪漫起来,比你想象中更美
- 范光陵|中国电脑之父范光陵端午绘油画祭诗歌之父屈原
-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真是为了纪念屈原?答案得从这里说起
- |叮咚V评|如果只知道屈原和吃粽子,岂不是太不了解端午?
- |今又端午 再忆屈原
- |五月端午游屈原故里
- 屈原|茂名人 端午只能说安康吗?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这些冷知识请收好
- 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
- 屈原|云南省武协民间武术联合促进会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座谈会
- |第二届“屈原诗歌奖”颁奖在宜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