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 《百年孤独》封面
短短的三四句话 , 白描出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即将铺开的传奇故事 。
这里面的人物信息大概只有 , 上校、年纪不小、和父亲的遥远记忆、与冰有关的记忆 。
但你读起来却画面感满满 , 甚至自动脑补这是一个什么形象的上校 。
这就是丰富的人物信息最终支撑起的那个站在最上面的形象 。
我们找素材 , 就是要把最终所有的素材都变成脚手架 , 支撑着主角站在最辉煌的高点 。
具体来聊聊这三个维度:
人 , 是复杂而多元的 。
但我们的的教育里 , 习惯做一件事叫做“标签化、脸谱化” 。
本文图片
▲ 语文书鲁迅插图
比如 , 鲁迅 , 是个斗士;
比如 , 李白就是浪漫;
这种脸谱化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 , 但《三国演义》是小说 , 脸谱化是为了让人物性格更鲜明更集中;
但历史人物是真实存在过的人 , 除了作品呈现出的标签化形象 , 我们更应该还原那些“人性”的部分 。
这几年在B站很火的戴建业老师 , 就是通过讲诗词还原了诗人趣味多元的“人性”而备受推崇 。
所以 , 当我们在找人相关的资料时 , 要试图还原这个“人” 。
还是拿屈原举例:
本文图片
▲ 屈原画像
他的原生家庭情况怎样?
祖辈;
家风;
在家族里d的地位;
小时候性格;
与父母长辈的关系
......
他的职场经历怎样?
几岁出来工作?
换了几次工作?
都是什么职位?
遭遇职场PUA了吗?
最后为啥离职了?
职业履历里的高光事迹有哪些?
......
他的婚姻家庭情况怎么样?
噢 , 此处按下不表 。
如果有的话 , 他的婚姻关系 , 亲子关系 , 各是怎么样的?
人生经历里哪些高峰和低谷?
经历哪些荣耀时刻?
低谷时期有哪些 , 在什么年纪?
当时心态怎样 , 做了什么作品?
.......
以此类推 , 带入到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 , 可能会有的所有人生境遇 , 这样一轮下来 , 你会发现 , 那个标签化的面具被撕掉 , 一个鲜活的人站在面前 , 甚至他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和爱憎 。
再来聊聊作品 。
回想一下 , 我们认识这些文人 , 都是哪里认识的?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熟读并背诵全文”系列 。
我们从很早的时候 , 就是从作品认识的人 。
本文图片
▲ 语文课本苏轼画像
比如苏轼 , 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中 , 一共选择了他的五篇作品 , 其中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四篇词、《记承天寺夜游》一篇散文 。
在这些作品里 , 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乐观、“兴致而起兴尽而归”的率真;
但真实的苏轼 , 远比这些作品里展露的片段来的更加立体丰富 。
所以 , 当从“作品”这个维度去找素材时 , 有三个关键词:
横向、纵向、结合人生;
横向上 , 同时期的文坛上都是什么现状?同时期大家创作的是什么水平?
纵向上 , 这一生的创作经历有哪些 , 经过哪几个创作阶段 ,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色?
- 屈原|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数字阅读】古人浪漫起来,比你想象中更美
- 范光陵|中国电脑之父范光陵端午绘油画祭诗歌之父屈原
-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真是为了纪念屈原?答案得从这里说起
- |叮咚V评|如果只知道屈原和吃粽子,岂不是太不了解端午?
- |今又端午 再忆屈原
- |五月端午游屈原故里
- 屈原|茂名人 端午只能说安康吗?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这些冷知识请收好
- 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
- 屈原|云南省武协民间武术联合促进会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座谈会
- |第二届“屈原诗歌奖”颁奖在宜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