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好的历史小说,应该是一个夹心饼干” 马伯庸谈三国文学( 四 )


以鸿门宴为例 ,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对话当然可以虚构 , 但必须符合两个人当时的身份与心境 。 在鸿门宴之前 , 项羽刚刚破釜沉舟击败秦军 , 诸侯无不敬畏 , 没想到先入关中赢得灭秦荣誉的 , 却是出身低微的刘邦 。 项羽此时的状态 , 应该是骄横、自矜中带着愤怒 。 骄横 , 让项羽在鸿门宴上对刘邦没给好脸色 , 安排在羞辱性的臣从席位;愤怒 , 使得他纵容项庄去挑衅;但出于贵族的自矜 , 让他有些迟疑 , 没有对刘邦痛下杀手 。 这样一种复杂心态 , 司马迁没有明确写出来 , 但结合项羽前后的经历、出身与性格 , 我们不难推断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并展开文学性的渲染 。
好的谍战小说必须带有强烈的信念
南方周末:你对大历史里的小人物似乎倾注了特别的感情 , 在你的小说里 , 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是配角 , 主角则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 为何会有这样的一种创作倾向?
马伯庸:大人物不好写 , 他的形象已经固定 , 资料也很清楚 , 很难再做发挥 。 而且要写透这些大人物 , 你得有他们的眼界和水平 , 这是很难达到的 。 比如你写孔子、写王阳明 , 没法写 , 因为你到不了人家的境界 , 强行写就会不伦不类 。 反而是小人物好发挥一些 , 何况历史是由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组成 , 需要有人为他们树碑立传 。
南方周末:“谍战”故事就很容易出现你说的这种小人物 。 你的好几部小说都涉及“谍战” , 你是对类似题材有特殊的偏好吗?你认为好的谍战小说需要有哪些特质?
马伯庸:严格意义上只有《风起陇西》算是谍战小说 , 其他作品最多是带有谍战元素 , 其实应该归类为悬疑 , 或者说现实主义悬疑作品 。 好的谍战小说 , 必须带有强烈的信念 , 无论你是立志光复汉室的蜀汉小官、坚决抗日的地下党还是红色苏联的克格勃间谍 , 必须是为了一个比个人追求更高的理想在推动着角色们 。 因为间谍注定要面临牺牲与付出 , 如果没有理念支撑 , 是不足以说服读者的 。
南方周末:在一般人眼中 , 类型小说很难进入纯文学领域 , 而你不但获得了主流文学奖 , 还在《收获》上发表了《长安的荔枝》 , 你是否有意识地在尝试突破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壁垒?
马伯庸:这些事情我从来没考虑过 , 那是书评家的责任 。 我唯一关心的 , 就是写小说 , 让自己满足 , 让和我志趣相投的读者们喜欢 , 就足够了 。 这才是创作的真正乐趣所在 。
【马伯庸|“好的历史小说,应该是一个夹心饼干” 马伯庸谈三国文学】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余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