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代牙”传薪火
牙雕绝活迎新生
1989年 , 联合国禁止象牙贸易 。 其后 , 我国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 。 广州工匠为了保存这门古老的绝活 , 被“逼”出创新之举 , 他们费尽巧思 , 选用不同的材料 , 包括猛犸牙(古代象牙化石)、河马牙、牛骨等 , 克服技术难关 , 继续传承这项千年技艺 。 其中 , 广州牙雕国家级传承人张民辉以骨代牙 , 创新技艺之道 , 尤为令人瞩目 。
本文图片
清代象牙丝编织纨扇(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家组织集体大规模生产牙雕工艺品 , 当时规模最大的广州大新牙雕厂汇聚和培养了众多名师巧匠 , 生产规模居全国工艺行业之冠 。 镇厂“三宝”——象牙球、象牙船和撒网船 , 更代表了岭南牙雕的最高技艺 。 牙雕成了广州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 多次作为国宾级礼品 , 同时也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
1989年 , 联合国禁止非洲象牙贸易 。 其后 , 我国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 。 我国牙雕行业面临“无牙可雕”的生存危机 , 牙雕从业人数锐减 。
广州工匠困中求变 , 为了保存这门古老的绝活 , “逼”出创新之举:用不同的材料 , 包括猛犸牙(古代象牙化石)、河马牙、牛骨等 , 继续传承这项千年技艺 。
本文图片
这是牙雕大师李定宁的作品《丰收》 。 (李斌成供图)
广州牙雕名匠李定宁、李斌成父子花了4年时间 , 用猛犸牙创作一艘长138厘米、高68厘米的撒网船 , 名为《渔家乐庆丰收》 。 最具特色的是船上30个神态各异、动作生动鲜活的人物以及300多条鱼儿 , 全部运用多层镂空技法雕刻而成 , 创下撒网船多项技艺之最 。
“很多人问这是不是用象牙雕刻的 , 其实这是牛骨 。 ”在永庆坊的广州“三雕一彩一绣”展览馆内 , 广州牙雕非遗国家级传承人张民辉的桌上摆有一段牛骨和一张文字说明:“牛骨原材料” 。 原来 , 张民辉“以骨代牙” , 创新技艺之道 。 他说 , 牛骨体积小而且空心 , 加上骨质脆、易霉变 , 镶嵌工艺复杂得多 。 为此 , 张民辉首先研究处理“霉变”的方法 。 他将牛骨、骆驼骨等进行清洗、浸泡、脱脂、漂白 , 但又不能损坏骨料的光泽 。 然后 , 他在“以小拼大”上做文章 , 大量采用拼镶技术 , 根据骨材的形状、粗细、长短进行开料分割 , 对每块骨材因材设计 , 同时使用钻孔、打钉、入榫等传统方法 , 将成千块骨料拼镶起来 , 力求天衣无缝 , 可置于沸水中不变形、不散落 。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 张民辉和他的花城博雅工艺厂已能造出玲珑剔透、色如象牙的大型骨雕艺术品 。 张民辉主创的骨雕龙船《一帆风顺》 , 就是由3000多根水牛骨镶嵌而成 , 船体全长180厘米、高90厘米 , 造型优美 , 技艺精细 , 融圆雕、浮雕、通雕、镂空及拼镶等多种技艺于一体 。 龙船的做工极为精细 , 外行人根本没法在那由三件骨料雕刻而成的尾舵上找出镶嵌痕迹 。 至于龙船主体 , 也看不出是由数以百计的牛骨片精心镶嵌而成的 。
要把几千根骨头镶嵌成一件天衣无缝的庞大作品 , 真是考功夫、费脑子 , 张民辉光是画图构思 , 就花费了半年时间 。
本文图片
牙雕大师张民辉在创作骨雕作品 。
- |为什么我们读懂了王尔德,依旧会忧伤?
- |走进华南理工大学 和粤剧名家曾小敏一起分享交流粤剧艺术
- 粤剧|大型古装粤剧《真假美猴王》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
- |“乐享西东,倾听湾区之声”音乐会6月19日广州上演
- |庆祝国际档案日,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将举办系列活动
-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终会有读懂你的人出现
- hr|【海归求职网CareerGlobal】国家生涯规划师教你读懂面试HR的心思丨海归求职面试小贴士
- 广州市|科技改变生活,离不开这些特殊的人群,一起走近他们
- 菜根谭|《菜根谭》:读懂三句话,感悟修身大境界
- |广州市少先队活动中心开放,9名南方报业小记者首批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