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汶川大地震后,高山羌人如何迁徙与回归?

|读书|汶川大地震后,高山羌人如何迁徙与回归?
本文图片

《十年寻羌:人与神的悲欢离合》
高屯子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出版
“5.12”地震让汶川县龙溪乡夕格羌寨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 因羌寨破坏严重 , 2009年 , 200多名夕格羌族居民离开家园 , 迁徙至邛崃的南宝山定居 。 出生于阿坝州松潘县的摄影师、纪录片导演高屯子带着摄影机踏上了一段“寻羌”之旅 , 10年间 , 沿着夕格羌人的足迹 , 摄制组走遍高山深谷、城市乡村 , 用照片、文字、图像记录下他们的迁徙与回归 。 灾难之前 , 一代复一代的羌人何以坚韧地生活在这片艰险贫瘠的深谷高山?灾难之后 , 他们又处于怎样的心灵状态和生活处境?本书是这段记录的纪实文学呈现 。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自序(节选)
现实与理想叠化而成的影像
因一场大地震发起“羌绣就业帮扶计划” , 因“帮扶计划”来高山羌寨 。 没想到 , 我与夕格羌人、与释比贵生一家就此结缘 , 并用10年的时间去纪录他们敬天法祖、耕种劳作的生活;纪录他们大灾之后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他乡 , 9年后回归故乡祭拜祖先的悲壮历程;没想到迁徙与回归路上 , 人与祖先的悲欢离合 , 会让我如此感概万端、揪心动容;更没想到 , 我的生活式样与拍摄方向 , 会被一群原想去“救助”、“帮扶”的高山村民改变 , 内心的长养反受到他们的救助和帮扶 。
|读书|汶川大地震后,高山羌人如何迁徙与回归?
本文图片

▲贵生身背羊皮鼓 , 向世代居住的山寨 , 投下最后一眸
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大幕下 , 多少雄霸天下的帝国、霸主 , 早已灰飞烟灭 , 而对人类的思想智慧、人生态度、生命情感形成深刻而持久影响 , 绵延至今并启示着未来的 , 却是不断迁……
“回到乡土 , 回到来处!”我思索着耳边的声音 。 也许 , 越是现代的病痛 , 越需要最古老的方法来对治;越是最现代的焦虑 , 越需要最乡土的温情来抚慰;越是现代的危机 , 越需要最原初的智慧来化解 。 农业文明需要追求民主、创新、效用的工业文明注入生机、活力 , 工业文明、互联网文明同样需要崇尚统一包容、敬天爱人的东方文明给予启迪、修正 。 “万物本乎天 , 人本乎祖” , 这是历亿万不变的法则 。 “礼失而求诸野” , 这是先贤留给每一个文化转型当口的“锦囊” 。 也许 , 最伟大、最温暖的智慧 , 并不存储于追求资本增值、科技发达、理论翻新的金属硬盘 , 而是蕴含在乡土之间 , 深藏在生命的来处 。
每一个人都需要与天地有一个精神链接 , 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天地化育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祖先有一个情感沟通 , 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祖先延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先贤有一个思想交流 , 因为每一种文明都是先贤传承的 。 万物变化不息 , 时代更替不止 , 但人与天地祖先的因缘 , 历亿万年也不改易 。 今天 , 我们身处全球化进程加速 , 科技飞速发展、理论随时翻新的时代 , 在亨受着物质极大富有、生活极其便捷的同时 , 我们是否失去了与天地祖先的情感链接?失去了感恩与敬畏的能力?失去了深远的生命背景和深厚的情感依靠?是否外表光鲜、知识丰富却意志脆弱、内心孤独?今天 , 我们同样“迁徙”于国与国、城与城、城与乡之间 , 我们何以为家?如何心安?内心渴望的许多期许 , 也许 , 都能在夕格羌人迁徙与回归的故事里 , 能得到回应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