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意 格高质实 文/陈孟昕

诗书画意 格高质实
诗书画意 格高质实
观林凡从军从艺七十年诗书画展所感
陈孟昕
凌松有志 , 鮐年登峰 。 今逢林凡先生九秩华诞 , 中国美术馆举办“真予不夺——林凡从军从艺七十年诗书画展” 。 从军从艺七十载 , 先生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他心系军旅 , 笔墨丹青 , 挥洒从戎人生 。 他怀着振兴国粹的社会责任感 , 承前启后 , 创建中国工笔画学会 , 团结全国工笔画家 , 勠力同心 , 为工笔画时代兴起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林凡先生博闻卓识 , 绘画、书法、诗词无一不精 , 且皆臻极高境界 , 极富灵气、清气、逸气 。 先生的绘画清隽韶秀 , 高华幽邃;诗词诡谲瑰丽 , 悱恻凄美;书法圆劲秀润 , 骨气清奇 。 不仅如此 , 先生在文博见解、设计、戏剧美术和文化创意上都有着特殊的贡献 。林凡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学者型艺术家 , 他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 , 茹古涵今 , 融贯中西 , 而后“得非常之体 , 符造化之功” , 始终将个人风格与客观物象密切关联 , 形成作品中浓厚的传统文人意趣和强烈的时代风貌 , 并朗现出时代精神的审美情趣与美学理想 。
|诗书画意 格高质实 文/陈孟昕
本文图片

他的国画作品在立意、取材、造型、风格、情调等方面皆具独创性和个人样式 , 凄婉苍凉的绘画意境 , “妙在渺小”的选材 , 苦心孤诣的“意匠经营” , 凄冷凝重的色彩敷陈 , “力求光大”的格局 , 共同熔铸出先生“真予不夺”的高格高品之作 。
先生在《意工》一文中曾倡言“意工”学说 , 即重视作品的格调与立意 , 强调“意”是中国画创作的主导 , 认为“调高、格高 , 都由于意高 。 ”(《林凡风景画选》)“意”在工、写两种画法中都应被重视 , 工笔画创作在表现方面工于笔墨 , 而在创作方面应工于意 。 先生“意工”说中的“意” , 既有追求意境的幽深、新奇、高雅之意 , 又有艺术形象塑造中的意趣 , 还有工笔画中兼工带写的意笔精神 。 中国画意境的营造及审美理念离不开其文化内涵 , 画家常常借用诗意特征强化其造境理念 , 林凡先生全面的艺术修养使他得以融会诗、书、画的精神 , 以书法为骨干 , 以诗境为灵魂 , 将诗意融入绘画 , 创造出幽邃深远、瑰丽奇伟的诗境和画境 。 先生追求艺术形象的典型化 , 人物形象和自然界中物象的选取与塑造 , 皆是遗其牡牝骊黄 , 取其神似 , 将内容和形式进行凝练和升华 。 一草一木 , 一丘一壑 , 皆非摹写于自然 , 自然造化入于眼 , 会于心 , 以手运心 , 因心造境 , 绘就的物象被逐一赋予灵性 。 先生周览名山大川 , 将写生视为灵感的触媒 , 用他独有的浪漫情调与梦幻意识 , 以及卓越的审美处理和笔墨技巧 , 在绘画中通过构图、造型、赋色等手段 , 将巉岩、藤蔓、山花、潭水等物象变为他自由幻化、构建意境的元素 , 这些因子无一不是诗化了的艺术意象 , 物化了的生命情愫 , 固化了的自然符号 , 均内化为先生绘画中的和谐之美 。 先生还主张工笔画创作从写意中汲取营养 , 工笔与写意互有优长 , 两者之间不存在前者可以意寡而后者自然意丰的问题 , 认为一切艺术创作必艰辛淬砺 , 惨淡经营 , 方可达到诗意盎然、臻于完美之境 。 工与写 , 二者可以取长补短 , 先生揉和工笔、水墨技法进行创作 , 古藤、浮萍细致勾勒 , 描绘山石时却充满气势 , 用笔洒脱至极 , 工写之间充溢着对比与张力 , 虚实相生 , 得意外之趣 , 点活画面的同时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 正因为先生开辟出工笔画工写相生的新境界 , 方能使他在年逾花甲 , 仍勤于工笔画创作 , 是为自由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