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南闸民歌的金矿 国家非遗省级传承人金矿先生印象( 二 )


金矿回忆说 , 最初从事民歌搜集工作 , 多是利用工作之余和劳动之便 , 先在熟识的乡土民歌手前辈中进行 。 后来不断深入 , 走村串户 , 餐风宿露、风雨兼程 , 行走于这片充满民歌情调的沃土 , 穿行在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土民歌手之间 。
|非遗|南闸民歌的金矿 国家非遗省级传承人金矿先生印象
本文图片

最原始的采集 , 靠着一笔笔地记 , 一句句地听 , 一点点地悟 。 他把一首首散落的民歌如珍珠般串缀起来 , 用心血和智慧编织成质朴的桂冠 , 反哺这片挚爱的土地和人民 , 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 他把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报刊上 , 与专家一起交流;把优秀的民歌带进课堂 , 培育更多的传承人;把优美的歌曲回馈给乡民 , 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 。
搜集抢救乡土民歌是很艰辛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 几十年来 , 风一程雨一程 , 不知踏破了多少门槛 , 穿烂了多少双鞋 , 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 。 期间 , 他曾开展了四次专题大采风 , 往返总行程上万里路 。 前三次都是骑自行车上门收集 , 先后跑遍三十多个乡镇一百多个村落 , 走访数百名乡土民歌手 , 是记词为主 。 第四次是沿江苏段运河两岸进行多点采访 。 他经常头戴草帽 , 挽着裤脚 , 出入百姓家中 , 有人调侃他是收旧货的 。 他说 , 自己就是收旧货的 , 则是这旧货是无价的民歌之宝 。
金矿说 , 保持原貌的抢救和挖掘 , 才是对老祖宗辛勤劳动的负责 , 是尊重历史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 金矿介绍说 , 忠实记录 , 方言鉴别也是一种考证 , 这样我就可分出地产民歌、祖传民歌、二度创作、舶来民歌的界别 。
他不无遗憾地说 , 好多传统的乡土民歌 , 由于历史久远 , 渐渐淡化成边缘文化 , 而年轻人、城里人、高知人、公务人等不一定理解这些陈年旧事 , 不喜欢地域民歌的艺术风格 。 这就要求我们专业人员学会坚守 , 通过使用当今语言及内容注解 , 去伪存真 , 做好保护和传承 。
3
四十年来磨一剑
|非遗|南闸民歌的金矿 国家非遗省级传承人金矿先生印象
本文图片

搜集整理民歌是一件艰苦的工作 , 没有坚定的毅力 , 很难长期的坚守 。 金矿的个性有着一份执拗 , 认准的目标就会一往无前;坚定了民歌艺术事业 , 虽九死其犹未悔也!经过四十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 , 金矿先生搜集整理了三百余万字详实的民歌资料 , 为地域民歌洗净了铅华 , 撩起了其神秘的面纱 , 还原了南闸民歌清纯质朴的面容 。
南闸民歌如出水芙蓉 , 从盛唐的史册中走来 , 从京杭大运河两岸船工号子里走来 , 从农民乡间地头的耕作中走来 , 从渔民一叶扁舟的撒网捕鱼中走来 , 以丰厚的水乡情韵为底蕴 , 形成了委婉、悠慢、抒情的演唱特色和赛歌、对唱等歌唱形式 , 是我国民歌百花园中一枝艺术奇葩 。 至今还流传着500多首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 。
艰难困苦 , 玉汝于成 。 “南闸民歌”由一个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乡野小调 , 一跃而登堂入室 , 先后于2009年6月 , 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2021年6月 , 南闸民歌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台上一分钟 , 台下十年功 。 助推南闸民歌的脱颖而出 , 光靠勤奋和热情还不够 ,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 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的功底 。 金矿深知自己专业上的短板 , 他以工匠精神 , 一手收集整理南闸民歌 , 一手创作民间文学 , 笔耕不辍 , 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不凡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