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文化及其反映的人类迁徙与交流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增多和研究深入 , 区域间的旧石器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和发展序列愈发完善 。 我们经常从石制品的类型及制作技术的角度探讨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 及其反映的人类迁徙与交流 。 有学者依据近年山西下川遗址群的考古新认识 , 思考中国北方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发展与转变 , 认为发生了从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向石叶细石叶技术的转变 , 以及末次冰盛期前后石叶细石叶技术的变化 , 这些转变在时间和技术上 , 都存在明显的断裂 。
甘青地区地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两个地理单元 , 区域内地貌单元多样 , 环境差异大 , 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第一处有确切基层记录的旧石器地点 。 近年来该地区发现较多 。 晚更新世末期 , 我国最北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分布着的奥西波夫卡文化 。 根据地层埋藏序列 , 嫩江流域距今0.4-2.8万年间的细石器遗存分为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三个时期六个阶段 , 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 。 石叶小型化船形细石核技术楔形细石核技术复杂压制小石叶技术被石片技术取代的发展脉络 。 有学者同样通过石器技术分析的角度 , 探讨贵州乌江上游地区的旧石器遗存分期 。 这些发现有助于在广阔的空间地理背景下探讨区域内的人类活动 , 启发了我们新的思考 。
随着考古发现的持续增多 , 以砾石工业和石片石器工业划分我国旧石器时代南北两大工业体系存在历史局限性 。 一系列有关华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展示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 。
澧水流域近年来开展了持续、系统的旧石器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 建立了扎实的区域性旧石器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 , 由此展开华南地区晚更新世早中期考古学文化的新思考 , 这个时期华南史前人群不论是技术特征还是栖居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进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 至旧石器时代晚期 , 华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显著的由砾石石器向小型石片石器的转变过程 , 但是距今2万年之后 , 陡刃砾石砍砸器等又重新成为主导石器类型 , 并相继出现磨制石器等新技术 。 在此过程中砾石石器传统始终保持显著影响 。
人群迁徙与交流的规模和范围在此时期不断扩大 。 云贵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考古学材料反映了华南地区现代人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以及人群流动和文化交流 , 越南北部在同时期出现了与岭南地区类似的以陡刃石器为特征的石器工业 , 大致同时见于末次冰盛期前后 。 而在此前一阶段闪现的石片石器工业在越南北部及广西表现也较明显 , 可能暗示了更大范围内的文化互动 。
在华南地区旧石器晚期这一重大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 岭南地区洞穴遗址数量显著增加 , 人群流动性下降 , 生计方式开始向广谱化方向发展 , 通过“分类栖息地指数”等分析方法 , 评估岭南地区13处洞穴遗址的动物群所反映的生态环境 , 认为当地的水热资源状况在晚更新世保持稳定 , 动植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 , 推测人群流动性和生计方式的变化应当与环境因素无关 , 也为我们思考石器技术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方向 。
研究进展与理论探索
新发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 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则是学科发展的动力 。 石器本身的探索和研究直接反映了人类的制作工具能力 。 针对石球的实验促进了这一特殊器物的研究 , 从制作时间和使用效率考虑 , 狩猎可能并非石球的唯一功能 。 泥河湾盆地出土的端刮器使用实验表明其加工对象可能为兽皮和木材 。 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为石制品形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 三星堆|三星堆考古还未发现文字,博物馆馆长:希望龟背形器上有
- |三星堆考古接连“创造历史”,也种下梦想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10个重要考古项目线上展出
- 三星堆|三星堆再现重大考古发现
- 考古|考古文博专家共话西南青铜文化:梳理自身文化谱系 关注与外界的联系
- 三星堆|数字化揭开惊艳面纱 以科技助力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
- |考古和盗墓有何区别,遇到粽子怎么办?美女博士答案让人大开眼界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 三星堆|三星堆考古再“上新”!盘点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
- |三星堆考古:发现新建筑基址和小祭祀坑群,多件器物造型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