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朱姗:“作为日常生活知识库的明清文学”线上国际研讨会召开

由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东亚和南亚文化研究所、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和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举办的“作为日常生活知识库的明清文学” (“Pre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n Achieve of Vernacular Knowledge and Everyday Life Culture” )线上国际研讨会于2022年6月2日至4日如期召开 。
明清|朱姗:“作为日常生活知识库的明清文学”线上国际研讨会召开
本文图片

会议海报
本次研讨会由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安如峦(Roland Altenburger)教授、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藍碁(Rainier Lanselle)教授、意大利维罗纳大学毕玉玲(Barbara Bisetto)副教授组织 , 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位研究者参加会议 , 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数十位听众旁听会议 。
在欧洲中部夏令时间6月2日13:00(北京时间19:00) , 会议准时召开 。 在开幕式上 , 安如峦、藍碁、毕玉玲分别向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 并介绍了往届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和学术背景 , 以及本次研讨会的具体日程 。
本次研讨会根据论文选题分为六个场次 , 按照每天两场依次进行 。
第一场“雅俗文化之对撞”由荷兰莱顿大学沈若白(Elizabeth Smithrosser)博士主持 , 毕玉玲、美国贝茨学院陆珍桢助理教授、藍碁担任评议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吴飞鹏副教授《混合、冲突与调适:明清文人通俗小说的知识特征》围绕知识的来源、思想性质和功能 , 考察明清通俗小说的文人作者知识世界的一般情形 。
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博士生武苇杭《〈品花宝鉴〉中文学传统与通俗文化的交互》从叙事结构、语言语域、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考察和分析了陈森如何在文学传统与白话知识之间进行多层次的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吴颖慧助理教授《作为通俗知识的〈西厢记〉:蒲东诗与〈硃订西厢记〉中的视觉过剩现象》一文,讨论了《硃订西厢记》的刊刻者如何借用“蒲东诗” 和插图创造出一种过度铺张以至于细节过剩的视觉叙事 , 并探究此种叙事如何进一步拓展了晚明以《西厢记》为中心所衍生出的世俗体验 。
【明清|朱姗:“作为日常生活知识库的明清文学”线上国际研讨会召开】会议主办单位
第二场“通俗知识之变体”由台湾政治大学卫易萱(Barbara Witt)博士后主持;安如峦、吴颖慧、藍碁担任评议 。
沈若白《作为社会知识和历史意识载体的笑话文本——关于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一文 , 基于作者对晚明笑话的研究经验 , 指出在使用幽默文本时存在的困难 , 继而参考明代文言及白话语料 , 提出对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
陆珍桢《地方文人的手抄杂集与文学的传播》基于对作者所见清代山东淄川地区基层文人的手抄本研究 , 指出此类抄本呈现的流动性、混杂性可为今人了解文言与白话文学的书写语境 , 以及地方上多样的文学传播渠道提供重要素材 。
美国佐治亚大学麦瑞怡(Karin Myhre)副教授《元散曲中的身份错位及其舞台表现》通过对《庄家不识勾栏》的深入分析 , 论证演员和角色身份的可互换性 , 以及作者、读者、演员和观众的融合和立场转变等晚明至清代文学中的核心问题 , 在元散曲中已得到明显呈现 。
明清|朱姗:“作为日常生活知识库的明清文学”线上国际研讨会召开
本文图片

会议进行中
第三场:“社会中的自我:外貌与准则”由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嘉樹(Rubén Almendros)主持 , 美国马里兰大学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副教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陈佳妮助理教授、安如峦、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教授担任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