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会宁作家散文集《摇曳的灯火》正式出版发行

《摇曳的灯火》
正式出版发行
乡愁乡韵
回不去的故乡
近日 , 我县青年作家马旭明创作的散文集《摇曳的灯火》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该文集共23万余字 , 分吾土、吾亲、吾行3辑45个篇目 , 甘肃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牛庆国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原甘肃省新闻广电出版总局副巡视员武志元分别为此书作序 。
作者马旭明 , 出生于会宁农村 , 亲身目睹和见证了这一方土地的发展、蜕变 。 该文集语言朴实 , 感情真挚 , 字里行间既浸透着作者对故乡的依恋 , 又折射着对亲人的思念 , 以及对人生行走的感悟 。 无论哪一种细腻 , 都饱含着一种情感的深切凝结 , 蕴藏着一份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 作者笔下故乡 , 山能张嘴说话 , 水能侧耳听音 。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旋律中 , 不失为一种乡愁乡韵的读本 。
会宁|会宁作家散文集《摇曳的灯火》正式出版发行
本文图片

会宁|会宁作家散文集《摇曳的灯火》正式出版发行
本文图片

会宁|会宁作家散文集《摇曳的灯火》正式出版发行
本文图片

会宁|会宁作家散文集《摇曳的灯火》正式出版发行
本文图片

序1 牛庆国
会宁|会宁作家散文集《摇曳的灯火》正式出版发行
本文图片

《摇曳的灯火》
我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总是高看一眼 , 尤其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总是心存敬意 ,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 所谓人以群分;其次作为一家报纸文学副刊的编辑 , 编辑看重作者是职业使然 。
想不起来我是怎么认识马旭明的 , 几年过去 , 就熟悉起来了 , 对他的文章比他的人更熟悉 。 先是零零星星读到了他给报纸副刊的投稿 , 当然经我编辑也发表过一些 。 当初对他散文的感觉是 , 有真情实感 , 有生活气息 , 不说教 , 不矫揉造作 , 是读了让人感到亲切的那种文章 。
最近 , 他要出书了 , 让我写几句话 , 我这才集中大量地读了他的散文 , 一篇篇读过去 , 仿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 他就走在身边 , 边走边讲述乡间的人和事 , 讲他的感受 , 讲着讲着他就一次次地动情 , 听的人也被一次次感动 , 就这样在他娓娓道来的感动中我读完了《摇曳的灯火》这本散文集 。
要说马旭明散文的特点 , 我感觉有这样几点:
第一是扎实的生活 。 他一直是乡村生活的在场者、参与者、见证者 , 而不是一个观光者 , 从他笔下流出的是他的血汗 , 比如在他的《老家记忆》中 , 老家农村春夏秋冬四季的劳作和生活 , 被他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原生态地展现出来 , 我们仿佛看到了每一个季节的风的颜色 , 看到了每一个人脸上的皱纹和微笑 , 听到了每一声轻轻的喘息和自言自语 。 这样的生活只有马旭明这样从农村出生且一直把灵魂安放在故乡的人才会有 。
第二是纯朴的语言 。 马旭明的散文语言是乡土的 , 不先锋 , 不洋气 , 而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 甚至有时是土得掉渣的 , 只有这样的语言 , 才是土地能听得懂的语言 , 才是能打动庄稼和小草的语言 。 他善于运用民间俗语和谚语 , 甚至用方言 , 准确而生动 。 我经常感到这种语言在表达农村生活时往往比普通话更具有穿透力 。
第三是细致的观察 。 观察能力是一个作家必备的能力 。 有了观察才会有细节 , 有了细节才可能生动 。 马旭明能够观察到“老家最早的一缕春动” , 观察到老屋“满是岁月悄声走过的痕迹” , 观察到“家时常坐落在路的尽头 , 灯大多摇曳在家的窗下”……读到他的这些句子时 , 不由得让人心里一动 , 甚至眼眶湿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