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浓|“方家有神技,大匠无弃材”( 三 )



无心插柳 钻木取火
“出此小集 , 算是圆了自己一个梦 , 也是缴交多年来师长同行、亲朋好友敦促的作业;也算是我无心插柳在木雕行当漫步四十余载的偶拾小结 。 ”李得浓一开始并非以潮州木雕为志 , 但凭借其个人的艺术秉性、地方文化的滋养以及其不断求学的坚持 , 成为潮州木雕国家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
潮州己略黄公祠被誉为“潮州木雕博物馆” , 李得浓常常在那里一看就是一天 , 喝酒吃饭 , 骋怀于木雕艺术殿堂中 。 柯少玲回忆 , 李得浓出门 , 时刻抓起手边的纸 , 或是酒店的便签、信纸 , 或是当天的报纸 , 画下他觉得值得画的东西 , “他像个小偷一样 , 这里偷一点 , 那里偷一点 , 看到有好的东西就拿过来、学起来” 。
1995年 , 李得浓与赵成民考察日本 , 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建筑和雕塑 , 参阅了大量的日本佛教绘画、壁画和屏风的艺术成果 , 与日本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探讨了两国的艺术脉络 。 赵成民回忆 , 二人在灯火辉煌的银座街头漫步 , 李得浓首次出国 , 激动万分 , 真诚地说:“感谢您给了我这次机会开了眼界 , 以后我们真应该到世界各地走一走 , 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 可以用来丰富潮州木雕 。 我就不信咱们搞不过古代的传世木雕之作!可做的事太多了 。 ”
潮州木雕以其金碧辉煌、繁复华丽的风格独立于世 。 但当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大机器生产方式产生碰撞 , 现当代艺术门类层出不穷 , 不论是作为产品或是艺术品 , 都不得不思考潮州木雕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 。
齐喆认为 , 如今提倡一种传统工艺的地域特色 , 并不是要让创作者拘泥于地域文化的封闭性 , 恰恰相反 , 是要通过当代的艺术创造对地域传统进行创造性利用 , 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 , 使地域文化转化为既有普遍性又有地域个性的作品 , 成为可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区域的人沟通的媒介 。
“李得浓提出 , 木雕艺术必须具有时代的特点 , 也必须具有个人的特征 , 我觉得这一点抓到了艺术的本质 。 同时 , 他说现代木雕的创作 , 一定要入乎传统 , 又出乎传统 , 必须寻找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契合点 。 这样的认知是他的创作超越其他民间木雕大师的根本所在 。 ”齐喆说 。
李得浓在作品集后记中写:做木雕如学生做作业 , 勤奋才能得分;做艺术像做人一样 , 需诚才能真 。 愿与同行为师为友 , 相互邻挈 , 同为繁荣木雕艺术而“钻木取火” , 也是出此小集之初衷 。
“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 , 潮州木雕是有变化的 。 希望能够有后来者 , 通过这本书得到艺术上的启发或是研究上的精进 。 ”李庆认为 , 这本作品集是李得浓对自己所学的剖白 。 “通过这些图片能看到我父亲是怎样去设计作品、怎样交代作品中的规矩 。 他把这些给外面的人看 , 能够学多少、是否有创新 , 要看他们自己 。 ”
李得浓生平简介
◎1949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
◎1966年毕业于潮安六中 。
◎1967年在潮州民办工业工艺瓷厂任瓷花纸设计师 。
◎1973年进入潮州二轻金漆木雕厂 。
◎1977年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 。
◎1980年参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州开元镇国禅寺的佛像雕塑 。
◎1984年参与潮州韩文公祠韩愈像雕塑 , 同年为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设计制作木雕装饰 。
◎1985年为广州白天鹅宾馆贵宾厅设计制作木雕芭蕉系列门罩、天花 。
◎1987年成立潮州市新桥美苑工艺厂 , 任厂长 。
◎1988年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阁景区制作关公及北帝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