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瓷:“复活”破碎的瓷器

??
|锔瓷:“复活”破碎的瓷器
本文图片

卢清华正在设计锔点
如今 , “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那久远的吆喝声 , 早已成为年龄稍长者的遥远记忆 , 隐没于岁月的长河 , 沉睡在人们的脑海 。
然而 , 我市有一位默默传承着这门古老手艺的能工巧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锔瓷代表性传承人卢清华 。
他埋头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 眼见的是破碎 , 成就的却是圆满 。 他的双手 , 恰如其分地让锔钉和碎瓷融合 , 使破碎的瓷器重生并焕发新的华彩 。 ‘
|锔瓷:“复活”破碎的瓷器
本文图片

|锔瓷:“复活”破碎的瓷器
本文图片

给瓷器第二次“生命”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 古时 , 拥有瓷器是老百姓的奢望 , 所以人们对自己的瓷器都视为珍宝 。 然而 , 晶莹润泽的瓷器最大的缺点是易碎 。 于是 , 锔瓷这门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 , 便随着瓷器的兴起而产生了 。
南北朝时期 , 在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编纂的《玉篇》中记载“锔”字的意思是“以铁缚物” 。 可以证明 , 至少在南北朝时 , 以锔修物的技艺就已经存在了 。
“做一件瓷器 , 要经过练泥、制胚、施釉、绘彩、窑烧等多道工艺 。 成器虽经久耐用 , 但是非常易碎 。 ”卢清华说 , “因为瓷器不可再生、更不能降解 , 所以一旦破碎就是无用的废物了 。 锔瓷手艺人利用锔瓷技术能给予瓷器第二次生命 。 ”
在位于运河区恒大城附近的一凡工作室内 , 各类锔钉、锤子、钳子、刻刀等锔瓷工具挂满了墙壁 , 各式设计图纸摆满了案头 。 这些工具都是卢清华自己特制的;这些画稿 , 也是他亲手绘制的 。
灯光下 , 卢清华正专注地在一个青花瓷碗的裂纹附近打孔 。 只见他拿着一根两头套着细绳的竹制弓子 , 将金刚钻帽固定在细绳上 , 一只手如拉二胡般来回拉动竹竿 , 另一只手则将金刚钻固定在瓷片的孔位 。 顷刻间 , 一个小钉孔便打好了 。
卢清华说:“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 , 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 , 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 。 一是手要拿的稳、对的准、不打穿 , 要是一不小心打穿了 , 还得多加几道工序 , 把孔填补起来;二是孔要对称 , 不能有一点偏差 。 ”
|锔瓷:“复活”破碎的瓷器
本文图片

|锔瓷:“复活”破碎的瓷器
本文图片

锔补
“破镜重圆”的艺术
一件破碎的瓷器 , 被缝补成一件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 , 要经过大量的工序 。
“从专业角度来说 , 锔瓷是一门非常精细复杂的工艺 。 ”卢清华说着 , 拿起工具讲解起来 , “锔瓷第一步是找碴、对缝 , 让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 , 准备修补 。 即使看似严丝合缝 , 但要做到滴水不漏并不是一件易事 。 ”
锔瓷手艺人再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样式张合确定位置和位点 , 以及锔钉的数量 , 要定位点记 。
锔瓷的第三步 , 是用金刚钻打孔 。 金刚钻是长约10厘米的铁钻杆 , 在铁钻杆上套着毛笔杆粗细的竹外套 , 两端用铁箍把铁钻杆和竹外套固定在一起 。
“接下来是锔钉 。 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 。 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 , 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 。 ”卢清华说 ,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 。 锔钉的大小 , 得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破损程度来制作 。 这样 , 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 , 而且还增添了几分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