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种名家散文出版:作家共谈“散文为何如此迷人”( 二 )


贺绍俊谈及 , 琳琅满目的当代散文中 , 他对女性散文印象深刻 。 他认为 , 女性散文在当代散文中的贡献特别大 , 这当然也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大的社会背景有关系 。 这四十年来是真正中国当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四十年 , 不仅带来非常精彩的、丰富的散文作品 , 更重要的是女性作家更能够触到散文的灵魂 。 “我感觉散文更适合女性来写 , 她能够把散文的优势表达得更加充分 , 就像一个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诚实的、真诚的叙述着自己的感受、情绪和对日常生活的一种体会 。 ”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我比较喜欢王蒙先生的散文 , 同样我也非常喜欢冯骥才先生的散文 。 他作为一个画家 , 作为一个研究文化的学者 , 他的散文呈现不一样的特征 。 他有写四季的散文《苦夏》《逼来的春天》 , 还有《冬日絮语》 , 除了视觉之外有味觉 , 像《逼来的春天》就是闻到一种春天的味道 , 冬天又有视觉 , 写秋天是听觉 , 我们现在就剩下一个视觉 , 我们读书、我们看微信、看手机全都是用眼睛在弄 , 我们忘记了同时还有其它的感知感官的状态 , 我们能闻到 , 我们能听到 , 嗅觉 , 这些细节在他的散文当中都呈现出来 。 ”
|40种名家散文出版:作家共谈“散文为何如此迷人”
本文图片

“对于现代小说家来讲 , 你会发现他们的散文特点 , 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对人的观察 , 有特别敏感的特点 。 ”周立民说 , “比如茅盾的散文里面 , 有时候给人感觉好像很深邃 , 写上海的散文 , 作为都市的社会观察、都市的素描 , 他的一些点抓得很准确 。 巴金先生的一些散文 , 所谓的旅行记其实不是旅行记 , 他既不描写风景 , 又没有在山水里面抒情 , 他写的是社会观察 , 他写的是看到各地的社会风情 , 他们非常敏感 , 广东当时海珠桥刚刚开通不到几个月就进到他们作品的笔下 。 包括老舍先生对青岛、对北平 , 包括对少年时代社会习俗的很准确的抓取 。 他们这一代作家都是这样 , 他们有一种打通的本事 , 把自己的修养和面对社会的经历融合起来 。 ”
“散文可贵的地方就是各种力量在平衡 , 在抗衡 , 在调整 。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散文家强调要俯瞰平庸 , 要仰望星空 , 这其实也是当代散文非常好的一面 , 它会向各个方面发展 , 它向两端发展 , 它辐射 , 有一些可能更加仰望星空 , 但是有一些会更加的沉入日常生活的审美中 , 这样就把散文的空间扩展得越来越大 , 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认同散文日常化的审美 , 但是他也认为 , 我们不能忘记现代散文很重要的传统 , “散文这样一种文体是跟知识分子群体整体的精神风貌有直接关系 , 在中国一百年的现代文学史上 , 散文承担了思想性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 这一点在九十年代的散文里表现得特别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