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70周年|数字技术将使剧场艺术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 三 )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 , 从最初一座剧场首都剧场 , 到今天五个剧场群 , 特别是随着去年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建立和启用 , 既让这里成为北京文化的新地标 , 也使北京人艺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格局 。 首都剧场发展 , 剧场群发展 , 不仅仅是见证北京人艺艺术与演出的成长与变迁 , 同时也越来越成为北京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体现着北京这个城市的厚德、厚重 , 以及包容与创新 。
|北京人艺70周年|数字技术将使剧场艺术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
本文图片

主题论坛”剧场与城市”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林 , 长期关注舞台技术 , 演剧的走向 , 他今次的发言题目为“当代剧场艺术与城市” 。 “首先解释一下我的发言题目 , 这里提到的剧场有两层含义 , 一是指传统意义上承载表演的建筑空间 , 通常是被称为常规剧场;二是要把剧场和艺术关联到一起来使用 , 也就是所谓的剧场艺术 。 前面的前缀强调了当代 , 目的在于呼吁当下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会议宗旨 。 ”
曹林为参加本次研讨会专门写了论文 , 限于篇幅比较长 , 他集中列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 ,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 , 观剧行为由露天引入室内 , 逐渐形成了标准剧场 , 或者成为常规剧场 , 与城市公共文化系统紧密相连 。 从建院之初对标莫斯科艺术剧院 , 人艺走过了70年当中 , 他所用的首都剧场最大化的发挥了城市戏剧中心的作用 , 不仅是话剧艺术专业化的交流平台 , 也是向大众普及戏剧文化的窗口 , 从一个侧面起到了代表首都文明形象的作用 。
第二 , 70年的发展积淀 , 形成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和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但它也潜藏着另外一种危机 , 就是容易走向单一和保守 。 艺术传统是活态的 , 20世纪中期以后 ,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后现代主义风潮席卷了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艺术创作的范畴 。 现代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城市规划设计 , 二是建筑设计 , 三是生活用品设计 , 就是常规所说的工业产品设计 , 四是艺术设计 。 我们所从事的表演设计应该隶属于第四个层面的艺术设计 。 与以往常规剧场里填充内容相比较 , 新一代戏剧人和观众 , 更加关注摆脱日益同质化的城市空间 。 近年来 , 北京人艺新建扩建的五个表演空间 , 不仅给城市带来活力 , 更会形成产生某种特定场域下的剧场艺术汇聚地 。
第三 , 北京人艺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京城文化背景 , 造就了它的个性 , 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未来 。 未来观众所期待的不仅仅是要在这里回味现实主义的经典 , 观赏多元表达精品 , 还将期待在常规剧场之外追求当代剧场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 给观众带来新的观剧美学 。 从不同的角度来增强城市气质 , 延展首都文化的影响力 。
第四 , 在过去的70年当中 , 北京人艺一直致力于戏剧空间的元素和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探索 , 与城市发展的关联 , 以及对于技术灵活运用 , 在某些程度上对于全国话剧院团起到了引领作用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北京人艺还会继续探寻在不同现实条件下 , 重新平衡城市环境与互动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
“当下 ,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媒介融合 , 已经把线上和线下、现实与虚拟的跨时空交流传播变成现实 , 如果把当代剧场艺术纳入21世纪的背景和技巧方法重新考量 , 就会发现未来的戏剧范畴将会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 。 近期 , 结合建院70周年进行的一系列的线上展演 , 已经以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面观众说明这一点 。 展望未来 , 数字技术将使剧场艺术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 。 ”曹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