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6月17日电 题:为什么提到他 , 中国人总是“会心一笑”?
——专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戴路
中新社采访人员 贺劭清
本文图片
中国的北宋中叶是一个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 。 这一时代 , 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出现光耀史册的伟大人物 , 四川的“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正在其中 。
与同时期人物相比 , “三苏”有何特别之处?“三苏故里”四川眉山对“三苏”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什么林语堂会说“一提到苏东坡 , 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西方是否也有苏轼这样的人物?东坡精神对于东西方文明互鉴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和北宋同时期的人物相比 , “三苏”有何特别之处?
戴路:王国维曾言:“天水一朝 , 人智之活动 , 与文化之多方面 , 前之汉唐 , 后之元明 , 皆所不逮 。 ”宋朝君主以“尚文”为一代治策 。 中国古代社会在北宋中叶进入一个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 。 与同时期文人相比 , “三苏”留存作品数量异常丰富 。 如苏轼在四十多年创作生涯中 , 留下了四千八百多篇文、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 , 数量之巨为北宋作家之冠 。 这些作品能建立体系 , 让读者在文本互证中更深入地走进“三苏”的精神世界 。
“三苏”的作品与宋代前后时代都能产生广泛关联 , 正如《宋史·苏轼传》说的“雄视百代” 。 苏洵研究《周易》未竟 , 苏轼接着作《易传》 , 苏辙研习《诗经》 , 苏轼、苏辙兄弟研习《论语》 。 对汉代贾谊、司马相如以及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 , “三苏”在诗文中都有精到的论述 。
“三苏”不仅和北宋的大家有密切交往 , 后期苏轼主盟的文坛还囊括了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苏门四学士 , 以及苏辙、李廌、陈师道等一大批文士 。 北宋著名文学人物 , 大多都和“三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了解“三苏” , 就可掌握读懂宋代文化的钥匙 。
南宋以后 , 人们纪念“三苏”的方式越来越多 , 除了编纂文集、做年谱、搜集轶闻趣事 , 还会举行“寿苏会”等活动 。 这些活动不仅限于中国古代社会 , 在朝鲜半岛、日本等国也能看到“三苏”的广泛影响 。
本文图片
▲受访者在四川大学图书馆翻阅《三苏全集》(清道光刻本)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浪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三苏故里”四川眉山对“三苏”父子有何影响?
戴路:“三苏故居”就在今天的四川眉山“三苏祠” 。 “三苏”在哲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人文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命题和结论 , 这与包容异端、搜奇猎怪、不遵礼法的西蜀文化有密切关联 。
周裕锴教授曾经指出 , 与齐鲁文化定儒家于一尊不同 , 四川的学者自古就有“观奇书”的特点 , 即在正统儒家经书之外 , 还爱阅读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著作 , 苏轼之前的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以及之后的杨慎等莫不如此 。
在为学过程中 , 苏轼将蜀人“观奇书”的传统发挥到极致 。 广泛博杂的阅读 , 培养出苏轼的开阔视野和通达襟怀 , 使他的思想打通各门学科、融会各家思想 。
- |玉石虽好 为什么有的人却不适合戴?
- 本科生|明知本科生都很难找工作,为什么大专照样有人考?
- |职场上,为什么老实人得不到提拔?
- 时间线|为什么到处都是招聘海员,海员的工资有多高?为何很少人愿意去?
- 秦朝|秦朝的钱币,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 翡翠|喝茶为什么用紫砂壶最好?后悔现在才知道
- 赵明诚|为什么雕刻越简单的翡翠,价格越高?雕刻师傅透漏出原因
- 陶斯亮|陶斯亮:我为什么关注这场骂战?
- |为什么家里要存点玉石?
-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会泪尽病逝?有两个凶手一直都被人们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