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解读|东坡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 , 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解读|东坡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 。
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 认为此词“绍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 。
刘石《苏轼词》只有词牌 , 没有标题 , 认为此词“约绍圣四年(1097)中秋作于儋州” 。
两书作者均认为抒发的是兄弟之情 。
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
洪柏昭《三苏传》认为“谪黄第二年的中秋 , 苏轼写了首《西江月·黄州中秋》词” 。
关立勋《宋词精品》也认为是“被贬黄州第二年中秋节所作的词” , 并认为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 , 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
盖国梁在《唐宋词三百首》中同样认为该词是苏轼谪黄第二年“作于黄州的中秋” 。
吕观仁在《苏轼词注》中 , 直接用《黄州中秋》作标题 。
《宋词精华苏轼词选集》只提供一个注释 , 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 。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此词作于元丰三年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原文
“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 看取眉头鬓上 。
酒贱常愁客少 , 月明多被云妨 。
中秋谁与共孤光 , 把盏凄然北望 。 ”
西江月:词牌名 。 原为唐教坊曲 , 后用作词调 。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 五十字 , 上下片各两平韵 , 结句各叶一仄韵 。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 , 而后知其大梦也 。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 , 胡为劳其生 。 ”
新凉:一作“秋凉” 。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 , 人生几何” 。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
看取:犹看 , “取”作助词 , 无义 。 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
贱:质量低劣 。
妨:遮蔽 。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
盏:酒杯 。 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
译“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 , 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
入夜的风阵阵 , 响动在这长廊 , 看看自己 , 愁思爬上了眉头 , 鬓边生出了白发 。
酒并非好酒 , 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 , 月色澄明 , 却多被云遮挡 。
中秋之夜 , 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 , 我只拿着酒盏 , 神色凄然 , 望向北方 。 ”
词的上片写感伤 , 寓情于景 , 咏人生之短促 , 叹壮志之难酬 。
下片写悲愤 , 借景抒情 , 感世道之险恶 , 悲人生之寥落 。
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 , 此篇自有其特色 。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新凉” , 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 , 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
以梦喻世事 , 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 , 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
“人生几度新凉” , 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
“新凉”二字照应中秋 , 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 , 低回唱叹 , 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
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 , 看取眉头鬓上” , 紧承起句 , 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