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界|徐建华:???????那些从谢稚柳刘旦宅而游的日子

打开收藏的名家之作 , 对徐建华来说 , 是一种缘份 , 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 更见证着那些跟随名家而游的时光追忆 。
他交往的很多老先生 , 都走了 。
徐建华年轻时因缘际会地结识了一批书画名家 , 有的因之成为忘年交 , 包括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刘旦宅等 , 他的很多收藏也因之直接相关 。 收藏之余 , 徐建华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撰写海上书画名家的文章 。 澎湃新闻艺术版的《藏界》栏目 , 本期关注的是“惜墨堂”主人徐建华的收藏往事 。
|藏界|徐建华:???????那些从谢稚柳刘旦宅而游的日子
本文图片

1997年1月30日 , 徐建华(中)陪同刘旦宅先生到壮暮堂探望病中的谢稚柳先生(右)
“惜墨堂”位于上海西南的古北地区 , 走入其中 , 墙上悬满海派书画大家的墨宝 , 如一座小型的海派艺术主题馆 。
“惜墨堂”主人徐建华从小中国传统文化与书画 , 收藏极富 , 其中不乏一些人所未见的珍品、孤品 , 如大收藏家张伯驹、潘素夫妇写赠谢稚柳的书画扇 , 以及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刘旦宅、江兆申、陈逸飞、徐云叔等众多名家馈赠作者的精品力作 。
|藏界|徐建华:???????那些从谢稚柳刘旦宅而游的日子
本文图片

徐建华向澎湃新闻展示自己的收藏
视频:徐建华展示自己收藏的书画小品(01:35)
徐建华早年中学毕业后去上海郊区农场务农 , 回城区后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 一干几十年, 因缘际会地结识了一批书画名家 , 方才在海上书画圈“玩”开了 。
徐建华告诉澎湃新闻 , 虽然他自己并不画画 , 但从小喜欢艺术 , 自称是个“玩家” 。 他说 , “我是1956年生的 。 我外公在宁波做工艺 , 类似于雕塑的东西 。 小时候 , 每逢放假就从上海去宁波玩 , 因此受了外公的影响 。 还有小时候写字写得好 , 得到老师夸奖 , 因此对艺术比较感兴趣 。 中学时 , 学校来了一位美术老师 , 曾为巴金《团圆》画过插图 。 我们很喜欢他 。 ”
18岁时 , 徐建华来到上海郊区农场务农 , 也因此结识了一批书画名家的子女 。 “我是73届 。 当时正是‘文革’后期 , 一些‘三名三高’的子女也与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子女一样,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插队务农 。 如谢稚柳、陈佩秋先生的长公子谢定琨到贵州插队 , 女公子谢小佩则到了安徽;程十发先生的公子程多多到了安徽的大丰农场;而刘旦宅的女公子刘天烨、钱大昕的公子钱纲、诗人芦芒的女公子卢小燕则分配到了我所在的上海市郊农场 。 ”
|藏界|徐建华:???????那些从谢稚柳刘旦宅而游的日子
本文图片

徐建华的书房
|藏界|徐建华:???????那些从谢稚柳刘旦宅而游的日子
本文图片

徐建华的书房
|藏界|徐建华:???????那些从谢稚柳刘旦宅而游的日子
本文图片

刘旦宅(左)与徐建华(右)
“因对艺术的喜爱 , 在农场期间 , 我利用一切机会阅读相关书刊、画报 , 在字里行间里了解到很多书画家 。 我自己收集剪报 , 贴了程十发等人的作品 。 因为朋友父母在出版社工作 , 所以即使在农场 , 也有买到艺术类图书的渠道 。 此外 , 我当时喜欢的装帧好的书籍 , 看中排版 。 这也是一种慢慢培养出来的兴趣 。 后来收藏的范围就越来越广了 。 ”徐建华说道 。 他坦言 , 在务农期间 , 农场里的老干部认为他适合做文化工作 。 但最终 , 他被调去了政府机关 , 后来成为上海市政府负责外商投资的官员 , 几十年来 , 为沪上关键时期的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