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吉平: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
中新社呼和浩特6月23日电 题: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
——专访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
中新社采访人员李爱平
本文图片
边疆地区的文物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 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物例证 , 它记录了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轨迹 , 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
那么 , 考古发掘和阐释边疆地区丰富的历史遗产 , 对于讲好中国故事 , 特别是讲好边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意义?
推而广之 , 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中新社“东西问”近日独家专访了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 。
在吉平看来 , 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 , 能增进民族团结 , 维护边疆稳定和文化自信 ,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谈到边疆考古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 如何理解考古学意义上的中华文明?
吉平:在汉语中 ,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见龙在田 , 天下文明” 。 美国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 这一思想被史学家所接受并发展 。
按照公开材料显示 , 根据考古学的定义 , 蒙昧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 , 野蛮时代也就是新石器时代 , 而脱离了石器时代的就是文明时代 。
在考古学上如何界定一个古人类遗址是否进入了文明阶段呢?
相关资料显示 , 1958年 ,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 , 一个叫克拉克洪的学者提出了三个考古标准:城市、青铜器、文字 , 这一个标准很快被世界学术界所公认 。 这三个标志中 , 城市最重要 , 人类出现了城市 , 就代表国家已经开始产生 。
从考古上来看 , 中国在4000多年前开始出现了史前城市遗址 , 这至少说明 , 在该时期 , 中国的国家已经开始萌芽了 。 有资料表明 , 中华文明诞生的时间和印度文明、克里特文明的时间不相上下 。
本文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的文物 。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考古层面 , 您能不能结合哈民考古遗址与中华文明的意义来谈谈?
吉平:哈民遗址可以说是开启了五千年文明尘封记忆 。 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境内的该遗址 , 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型史前聚落遗址 , 距今约5500年至5000年 , 已探明遗址面积17万平方米 。
哈民考古遗址之于边疆考古最大的意义在于 , 它是中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在北纬43度以北地区发现的史前聚落 , 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 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遗迹现象之震撼、出土文物之丰富 , 在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 。
除此外 , 遗址内发现的十几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房屋木质构架 , 再现了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的构筑框架情况 ,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史前聚落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
哈民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 , 使科尔沁的地域历史实证足足地提前了一千年 , 而且改变了史前的科尔沁地区一向被视为边塞蛮荒之地的看法 , 充分证明了科尔沁地区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 中华艺术宫|云端探秘,宫中寻宝,看看中华艺术宫“当家人”推荐的这些珍品你了解多少
- |三星堆文明到底什么回事?为何商朝一亡三星堆人就埋掉所有国宝
- |东西问|吴添泉、张民生:华人文化在马来西亚如何薪“火”相传?
- 谢露嬉|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侨胞探新路(侨界关注)
- 武汉自然博物馆|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临时闭馆公告
- |文明起源?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
- |【长图】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祭伏羲文
- |三星堆出土“怪”青铜器,经过修复,发现它背负着“夏商”的文明
- |全球连线 | 当东西方智慧相遇――德国“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中国故事
- 邹城市|去山东邹城感受礼乐中华 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精品展馆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