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史前四川的故事 , 我们绕不开川西北高原、岷江上游 。
大约6000年前 , 当中原地区正席卷着仰韶之风时 , 岷江上游一片三面环水 , 一面靠山的台地上 , 也有一群人定居 。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瑰丽的彩陶 , 以穿孔石刀作为农耕工具 , 甚至制作陶塑人面像表达信仰 。
后来 , 人们把这块区域叫做茂县营盘山遗址群 。
本文图片
营盘山遗址
把地图放远些看 , 遗址群包含了营盘山遗址、波西遗址等多个文物点 。 站在时光之外 , 我们把视线再扩大一些 , 它的西北方向上 , 大渡河流域的马尔康哈休、孔龙、金川刘家寨等地 ,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 , 也留下许多生命的痕迹 。
星星点点的遗址 , 串联起川西北高原先民的史前足迹 , 被考古学家称作古蜀文明的近源 。 考古队员们在缺失的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 , 拼凑还原出那时中华大地上曾发生的故事:在遥远的仰韶时代 , 当中原大地泛起文明的曙光 , 仰韶中期的庙底沟文化以强劲的势头向四面八方开出花朵 ,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就已被联系起来 。
“疯狂”扩张的庙底沟文化
在谈仰韶时代的四川地区前 , 不妨先聊一聊仰韶文化 。
仰韶文化存在于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 , 是黄河中游地区的彩陶文化 。 它最初发现于河南渑池三门峡仰韶村 , 并以此为名 。 实际上 , 仰韶文化发展的巅峰并不在仰韶村 , 而在从三门峡的庙底沟开始 , 学者们将那段辉煌称为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 。
本文图片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
2021年 , 中国考古百年之际 , 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 那里展陈的水波纹式样的陶罐 , 与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群出土的陶片如出一辙 。
营盘山遗址群位于四川茂县一带 , 在四川省文物局统一指挥下 , 2000年以来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营盘山周边先后开展了五次发掘 , 发现了波西、营盘山、沙乌都等遗址 , 确认此处是一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
遗址出土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总数近万件 , 发现的炭化农作物种子主要包括粟和黍两个品种 , 属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体系 。
“发掘成果实证了四川的史前文化实际上已经纳入了正宗的仰韶时代体系之内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 营盘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领队陈剑 , 提出了这样明确的观点 。
本文图片
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现场察看营盘山遗址出土文物
距今6000年到5000年间的庙底沟文化 , 是仰韶时代最核心、最发达的阶段 。 “疯狂”的庙底沟文化在远古时代的影响 , 像重重花瓣不断开放 , 向外扩散 , 已经波及诸多地区 。
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将庙底沟彩陶这一时期的扩张 , 称为“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 。 它的花瓣散向四面八方 , 抵达甘肃 , 再翻山越岭 , 沿着横断山脉的通道 , 来到了长江上游岷江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川西北高原一带 。
而在陈剑看来 , 庙底沟文化元素对四川的影响甚至更远 。 庙底沟文化风行的一千多年后 , 考古学家发现从宝墩文化遗址出土器物的水波纹中 , 也看到了它的影子 。
现在 , 学界已经基本认同这个观点:至少在仰韶文化最繁盛的阶段——庙底沟时代 , 四川地区已经纳入了更大的华夏文明的体系 。
- 非遗|诚邀“身边的国际社会”感知天津——在津国际友人乡村参访活动成功举办
- 七律|七律 长寿村风光(外七首)
- 三宝村|走入辽西北票三宝“矿区文化园”的几点影像思考
- |用艺术的力量唤醒乡村潜能?绍兴文化礼堂探索进行时
- 农家书屋|广西桂平:村校诗童竞诗忙 农家书屋添诗香
- 紫金|【地评线】紫金e评:网聚“真善美”,“好评中国”与时代脉搏共振
- 西冯城村|忻府区首家村史馆一一西冯城村史馆开馆迎宾
- 我爱古诗词|我爱古诗词丨那个夏日,这位“学霸”诗人邂逅了“村童戏溪”…
- 钱币|高价回收:农村大婶,拿着一张老钱币去银行,大堂经理:仅可兑换三元
- 大学生|NBA运气最好的超巨,经历乔丹时代,科比时代,詹皇时代,但仍拿下5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