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小说怎么样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蛤蟆先生》一书是对大多数自我成长类心理咨询过程的高度浓缩。蛤蟆成长的节奏,与咨询师发生的情感变化和冲突,是千万个来访者的缩影。书中的核心知识点--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和人生坐标--具有极强的普适性,但角色的设定(动物)和故事性的讲述方式使本书读起来比许多心理咨询类书籍都轻松得多(当然知识点也就更朦胧一些)。这也是本书为何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阻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小说怎么样
文章插图
先总结一下核心知识点吧。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

【 阻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小说怎么样】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儿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

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阻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小说怎么样
文章插图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三种自我状态,没有高下之分,但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下,人会条件反射性地作出行为和情绪反应,此过程高度概括,所以无思考,因此也无法促进人成长。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中,人才能思考当下,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马上驳斥。

人生坐标、自证预言和心理游戏

人生坐标: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形成的。如何回答两个问题: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自证预言: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就会在岁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

心理游戏:在每个人的人生坐标里,为了达到必然后果(自证预言)而采取的行动--玩心理游戏。

以上几个概念道出了大多数人成长中困惑和挣扎的原因,但即便如此,《蛤蟆先生》也存在一些不足。

阻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小说怎么样
文章插图
首先,本书容易使读者对咨询的周期产生误解。蛤蟆先生仅通过十次咨询就发生巨大转变,因为他始终处在较为良好的咨询状态里,察觉能力强,和咨询师融合得很好。然而现实中,咨询可能比这长得多,因为成长的痛苦并不总是那么容易被来访者接受,来访者可能深陷自我挣扎,可能无法面对成长带来的痛苦,可能顽强阻抗,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体悟。总之,咨询很可能持续远不止两个半月,但只要来访者愿意理解自己的情绪,用头脑去思考,用情感去体验,最终都会获得成长。

其次,本书更侧重理论而非方法。作者虽然详尽分析了三种自我状态,但没有介绍如何更多地激发成人自我状态。需要一些行为主义的方法。

以下梳理咨询全过程:

1、第一次咨询,明确咨询的基本前提--咨询的意愿一定是自发的,没有人能逼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