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写《长袜子皮皮》的林格伦:用战斗的姿态争取孩子表达的权利( 二 )


但事实上,《长袜子皮皮》是部极其温和、道德的作品。
首先,它是林格伦作品中罕见的基于想象的作品。这种幻想性决定了皮皮的挑衅是温和的,正如林格伦本人所说:“长袜子皮皮是一个以儿童形象出现的小精灵,被搬到一个非常普通的环境里。她依靠超自然的体力和人所不及的超人条件,可以完全不依赖成人,过着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皮皮是一个特殊的儿童,她绝对不是普通儿童的榜样。”
哪怕是再小的孩子,也能看出皮皮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可以说,《长袜子皮皮》是林格伦基于尼采超人理念进行的文学性试验——她赋予皮皮能举起大马的神力、满满一袋子金币的财力、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都让皮皮不受制于现实生活,成为了一个“超人”儿童。
而在故事中,皮皮也是温和的,她从未真的带领书中的孩子做出反对、打破成人规则的行为,她的挑衅都只停留在口头上——如果真诚地与人讨论、指出平常之事中的谬误,算得上是一种挑衅的话。
林格伦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极具道德性的问题:当一个孩子超越了现实生活,被赋予全面的能力,她会拿这些特殊能力去做什么呢?
在她创造的世界里,皮皮拿金币给全镇的孩子买糖果和玩具,还不忘记给小猴子尼尔松先生的礼物,自己却什么都不需要。皮皮哪怕有能打败世上最强壮的大力士的神力,也从不主动挑衅,只会在有人做出冒犯之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将对方扔到房顶上,小小地惩罚一下。
难道这还不够道德和良善吗?“超人”皮皮别无所求,只是不伪善,并捍卫自己表达的权利而已。
创作这样的皮皮不仅源自林格伦坚强、求真的性格,也来自她儿时怯懦经历留下的深深烙印。
在一次手工课上,一位比自己大的女生说林格伦不在场的好朋友马迪根的坏话,对此,林格伦回忆道:“马迪根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我没有作出反应。这时另外一个女生说:‘我们大家不要说什么啦,因为她最好的朋友就坐在这儿!’啊,我听了别提多难为情了,因为我没有保护她!”
林格伦记得自己曾是孩子时的体验,并发自内心地想保护孩子们表达和冒险的勇气。她虽然摆出一副战斗的姿态,却只为了争取那一点点孩子应有的表达的权利和说些无伤大雅的笑话的空间。
皮皮的存在对于读者来说近似于一个安全阀,有瑞典读者评论道:“我把了解皮皮作为一种解放——当我知道一个成年人创作了这本书的时候,感到非常得意。至少,有一个大人知道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并站在小孩子一边。皮皮可能给了我,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孩子很大的勇气——向成年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得到了回答。”
但哪怕是这样温和的挑衅也难以被复杂的成人世界接纳。显而易见,《长袜子皮皮》刺伤了当时保守的瑞典社会。
面对以规训孩子为出发点的道德与教育观点,林格伦指出了其中的荒谬:
作为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很不容易。世界充满陌生、可怕的东西,这个一无所有的孩子要依赖的就是已经活了很久、知道很多东西的成年人。在小孩子周围建立一个安全、温暖和友善的世界,本来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吗?没有,至少我没有看到……
他们从早到晚,辛辛苦苦教育孩子,恨不得孩子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在这方面我想说的是,成年人心胸要开阔一些。对待他们,就应该像对待其他成年朋友一样。给孩子爱,更多的爱,更更多的爱,仁义自然就来了。
不论是作为挑衅者,还是作为梦想,长袜子皮皮以及林格伦的价值都是永恒的。林格伦的一生中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等诸多大奖、影响了全世界的大小读者,而在林格伦离世后,瑞典政府为纪念她于2002年设立了“纪念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文学奖”。此奖项是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儿童文学奖,澳大利亚华裔作家陈志勇、日本绘本作家荒井良二等才华横溢的创作者都曾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