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诚集团|修旧如旧!挑战1毫米厚的“搂活”图案,百件木作瓦砌工具亮相

200余件传统木工、瓦工的工具,制作精美的小式五檩柁木构件……亮相才几个月的京诚集团培训基地展示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也在老工匠的回忆中揭开了“工匠营”背后以及老城保护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京诚集团|修旧如旧!挑战1毫米厚的“搂活”图案,百件木作瓦砌工具亮相
文章插图
▌展示传统 百件木作瓦砌工具亮相
走进位于东城区磁器口的京诚集团培训基地,200余件传统木工、瓦工的工具映入眼帘。
培训基地自西向东设置了木作工具展示区、柁木檩件展示实操区、古建知识教学区。木作工具展示区的墙面和展柜中摆放的都是传统工具,不但锯、斧、刨、锤、尺、锛、铲、凿等一应俱全,还分门别类地标注了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柁木檩件展示实操区,一组按1比2比例缩小的小式五檩柁木构件非常精致,可以组装搭建,也能非常直观地了解建筑构造、构件间尺寸关系。古建知识教学区中,有可供交流学习的古建模型和图纸。
“大家看,这几样工具都叫锯,但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开大料要用二人抬大锯,断肩开榫用腕子锯,需要拐弯的地方就用刀锯……”在木作工具展示区前,工匠营培训老师杨建宗描述着各种工具的用途。
杨建宗介绍,展区内所有工具都是在民间收购的中式传统木作工艺工具。在老木工师傅的帮助下,对破损的构件进行了修复,使其不但能展现工艺技术的传承,也具备了实用性。
作为京诚集团有40余年经验的木工师傅,杨建宗退休后又返聘回来,参与到了古建工艺培训基地的教学中。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瓦工师傅徐广立。
传统技艺教学中特别强调动手操作能力。京诚集团聘请了一批房管修缮战线上工作40多年的老师傅、老工匠。作为手艺传承人,他们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年轻学员。
▌修旧如旧 挑战1毫米厚的“搂活”图案
在瓦工这一行,徐广立已经干了40多年了。1976年4月,19岁的他高中毕业,进入东城区房管局,从此与砖瓦砌筑结下不解之缘。“瓦匠这个活又脏又累,没人愿意干,但我没想那么多。”
瓦工不是那么好学的,干摆、丝缝等传统工艺砌法都比现代砌法要复杂许多。学徒3年之后,徐广立出师了。几十年来,他陆续参与了朝阳门演乐胡同、鼓楼东大街、东四北大街、平安大街及交道口地区秦老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等地的修缮保护工作。徐广立修缮老房有自己的想法:胡同修缮中老房中的旧材料,要尽可能保留下来,在重建时才能“新老并用”。胡同、老房修好了,也留住了居民的记忆、乡愁。
“修旧如旧”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2018年,南锣鼓巷四条胡同的整治修缮,让徐广立遇到人生中一次最大的挑战。
“雨儿胡同25号院的门楼上,有一面花草图案的‘搂活’,是白麻刀灰制成的,大概只有1毫米厚,在拆除、安装时一不小心就会碎掉。可恢复院落原貌,这面‘搂活’必须原样恢复。”徐广立带领工人用木板、石膏板垫着门楼屋架,给“搂活”搭起了严实的靠背后,从外侧用手将它一点点扣下来,再整体保存好。到了重建时,才原样连接回去。“这样的活儿可以说是我人生头一次,最后完成效果还不错。”
在雨儿胡同30号院,施工团队进行了门窗更换、室内装修、瓦面修补以及院落铺装等,为了符合清代老建筑图纸的原貌,徐广立与工人们又对院落3间南房进行重建,还加设了一个影壁墙。
徐广立是从小在胡同大杂院里长大的,看到一座座院落在自己手中重现古朴与雅静,他觉得人生很有价值。“2016年,我退休了,家里没什么负担,再加上我喜欢这一行,就回来继续工作。‘修旧如旧’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把旧建筑当作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承载去对待,而不是简单的建筑工程,才能真正把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