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访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勇手:记忆深处的那片林海雪原

【 智取威虎山|访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勇手:记忆深处的那片林海雪原】2014年12月,由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在全国上映。正值隆冬,住在总政莲花池干休所的张勇手请战士买好了电影票,冒着严寒走进附近的一家影院。此时,距小说《林海雪原》首次搬上银幕已过去了54年,当年英姿勃发的“少剑波”,已是耄耋老者。
智取威虎山|访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勇手:记忆深处的那片林海雪原
文章插图


电影《林海雪原》(1960)中,张勇手(左)饰少剑波,王润身(右)饰杨子荣
1957年9月,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出版,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刘沛然读后心潮起伏,他想起了自己所在的部队在东北剿匪的往事,于是和曲波取得联系,决定选取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段“智取威虎山”改编成电影《林海雪原》。刚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青年演员张勇手被选定为团参谋长少剑波的扮演者。
虽然年仅26岁,张勇手已称得上“老兵”——14岁考入解放军的随营学校,后进入文工团,跟随部队解放太原,继而西进、渡过黄河,从潼关打到西安、宝鸡,解放成都;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他又奔赴朝鲜投入战勤工作。“成都解放后,还留下了很多国民党的残匪,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剿匪战斗,但了解剿匪之艰难,土匪明目张胆地在街头将解放军的吉普车砸烂、烧毁,我们的一个组织部长被土匪以极残忍的方式杀害,我也见证了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剿匪的巨大力量。”读完剧本,张勇手很激动,少剑波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那么熟悉。然而他又是忐忑的,以前饰演的都是我军基层干部,这是第一次演团职干部,如何演好,没有经验。张勇手回忆道,曲波曾到剧组看望演员,讲自己的剿匪经历,给演员鼓劲儿,还与张勇手进行了交流。“少剑波的原型正是曲波:‘少’表示年少有为,‘剑’表示有锋芒,‘波’则是曲波的名。这是一个有勇有谋、善于做群众工作而又富有青春朝气的团参谋长形象——由此,我确定了创作思路。”那时的张勇手从事电影表演仅三年,并没有太多理论、技巧可言,唯有认真研读原著,反复咀嚼剧本里的每一句台词,揣摩如何用眼神表现人物内心。张勇手饰演的少剑波帅气英武、睿智果敢,得到了曲波的充分认可,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风靡一时,成为银幕上经典的军人形象。
在“智取威虎山”这段故事里,革命斗争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侦察排长杨子荣是绝对的主角。杨子荣的扮演者为同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润身,他也来自解放军文工团,熟悉部队生活,加上早年的阅历,对这个角色有独到的理解。张勇手说:“王润身的父亲是说书人,他自己也会讲传统书目,讲得精彩极了,常常让我们听得入神。他还学过武术,有一股侠气。侦察排长扮成土匪,没有两下子是扮不成的。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在与杨子荣的对手戏中,张勇手最喜欢这么一场:正当少剑波踌躇威虎山如何智取时,杨子荣装扮成土匪的模样推门而入,少剑波明白了杨子荣的意图,二人随即以土匪间的黑话开启一段精彩的对白,而后决定由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威虎山内部。为了呈现最佳演出效果,拍摄前,张勇手刻意回避王润身的土匪扮相,从而有了杨子荣进门那一刻少剑波眼神中闪现的意外、了然与犹疑。这段流畅的表演也让二人直呼过瘾。
在张勇手看来,杨子荣初入匪巢被群匪审讯的那场戏堪称经典:“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地上有的是米,喂呀,有根底!”……“刘沛然导演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使剧情张弛有度,极具节奏感,让人在紧张的氛围中仿佛听到了戏曲的锣鼓点。后来谢铁骊导演拍京剧片《智取威虎山》时,对电影《林海雪原》里的这一段情节反复看、仔细看,自叹弗如,认为刘沛然处理的每句话、每个节奏都讲究、严谨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