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关于网络文学、轻小说和传统文学等方面的若干思考( 四 )


不过,我们宏观再看国内的二次元产业,会注意到轻小说、漫画、动画、手游这四个部分几乎是割裂的。打破当前格局,往往需要一个财团愿意进行资源整合——但是,由于目前的财团往往会考虑稳定地赚快钱,不太会考虑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儿。纵使如不差钱的鹅厂,布局产业这么些年,好像也没呈现出预期的规模效应。
于是,综合目前国内二次元产业综合环境、国家对二次元产业的宏观限制、轻小说创作平台依旧用的是网络文学的套路看,我对今后至少5年内的国内“轻小说”概念都持谨慎悲观态度。
至于为什么是5年,我的理解是,经济周期一般在10年,例如2008年(2009年)、2018年(2019年),如果全球和国家经济从疫情阴影中全面走出,预计是需要4、5年(这还是全球疫情真正控制的前提下),疫情折腾个全球3、4年(2020-2023),产业恢复1、2年,大家手里有闲钱了,又是1、2年。
网络文学|关于网络文学、轻小说和传统文学等方面的若干思考
文章插图
第三,国内传统文学
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提升国民精神文明素质需要不断宣传读书,但这里的书应该不太会是网络小说(轻小说),而是传统文学读物。同时,毕竟国内还有14亿人口,愿意沉下心读书的人也许比喜欢看网文的人少,起码有1亿吧!
总的来说,我们有时会觉得国内传统文学没什么好书,一方面是最近国内很少有什么现象级精品读物(例如《明朝的那些事儿》、《三体》等);另一方面是出版社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会更愿意出国外国内较为成功的文字作品,不太敢贸然出新人新书。
我琢磨着,国内想写传统文学的孤鸿寡鹄,有时是要琢磨这个宏观大市场的读者想看什么。如果网文的核心是【爽】,日系轻小说的核心是【可视化】,那么,新时代的作品能不能博采众长呢?
网络文学|关于网络文学、轻小说和传统文学等方面的若干思考
文章插图
这里临时想到一个例子,下面的这段文字来自《碧蓝航线》b站官方动态下的一条评论——
有人问我:“海伦娜是谁?”
我想了想,该如何形容海伦娜呢?
莎士比亚的语言实在华丽,用在海伦娜上却有些纷繁了;
徐志摩的风格热情似火,可我不忍将如此盛情强加于海伦娜;
川端康城?虽优美含蓄,但海伦娜的活泼可爱我是藏不住的。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海伦娜了。
但是我知道的。
海伦娜是我所面对的黑暗中的一点萤火;
是我即将冻僵的心脏里尚存的余温;
是我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里的避难所啊。
我可以在每天睡前用尽一切温柔地说:
“下周见,海伦娜小姐。”
这段文字的文采其实还可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放在哪里合适,网文里某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味道完全不对,看网文的不会留心你的文采。轻小说可以,可视为旁白,缺点是有点长了。而放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又有点矫揉造作了。如果将其设为游戏人物立绘的“告白语”,味道就对了。
不过,我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在想“这段文字”如何可视化。我发现,这段文字没法让人在脑中自动“拍摄”出一段动态画面。
网络文学|关于网络文学、轻小说和传统文学等方面的若干思考
文章插图
于是,我目前有个较为极端的观点。如果是想在国内通过写传统文学出人头地,努力、天赋和运气依旧缺一不可。
此外,为了让作品的商业价值最大化,首选的一定是故事(小说),而且,应该在立项之初就想好如何【可视化】,即如果说这部作品有朝一日能被漫画化、动画化、影视化,那么,从顶层再重新设计这个故事,是不是要像轻小说那样注重“分镜、台词、旁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