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碗|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二 )

茶碗|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文章插图
唐代青瓷与宋代不同的是,唐代煎茶之法的重点操作大都表现在茶鍑中。要想煎茶煎得好,就要在“三沸”上下功夫。那么什么是三沸?通俗的讲,水先后沸腾了三次。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而煎茶的要点就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陆羽在《茶经》中详细写道: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意思是说,在一沸时投盐,二沸时取沸水并投茶末,三沸时加入二沸水,接着就可以出汤。因为煎茶的难点和精彩点都在茶鍑上,所以对茶碗的关注度就没有很高。那么唐朝人一般使用什么样的茶碗来喝茶?唐代的制瓷水平已经很成熟了,已经是一个伟大的瓷器时代,并且出现了北白南青”繁荣的局面,又或者说是唐代的饮茶之风推动了唐代的陶瓷的发展。当时就有5大制瓷名窑,分别是岳州窑(湖南)、越州窑(浙江)、郉州窑(河北)、寿州窑(安徽)、洪州窑(江西)。茶碗|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文章插图
唐代越窑青瓷而陆羽在瓷器排名上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陆羽认为,越州窑和岳州窑出产的瓷器很不错,而洪州窑是垫底的。这是为何?原来陆羽认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意思是说,越州瓷和岳州瓷是青色的,如同玉石一般,能衬托茶汤的魅力,让茶水呈现青色,而郉州瓷是白色的,会让茶水呈现红色,寿州窑的瓷是黄色的,会让茶水变成紫色,洪州瓷是黑色的,它不适合做茶碗。煎茶煮出来的汤水往往呈现淡黄色,所以需要用青色的瓷碗才能衬托茶汤的美,最不合适就是用黑色的碗,只会让茶汤不美丽。总之,黑瓷茶具不适合唐代煎茶法。不过对于宋代点茶法来说,黑瓷茶具恰恰能“如虎添翼”,让点茶绽放光彩。茶碗|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文章插图
唐代白瓷宋代点茶所需何种茶具宋代点茶之法是怎么一回事?点茶之法与煎茶之法区别很大,煎茶是用锅来煮茶末,并且还要往锅里加点盐,有些人还喜欢加葱姜等。而点茶之法就免去调料品,也不同将茶末放在锅里中,直接放在茶碗中搅拌就可以了。点茶法的过程也不容易,操作的亮点是在茶碗上。前期自然先取茶饼并磨成末,再以釜烧水,取出水放置于汤瓶中备着。我们将磨好的茶末放在茶碗里头,然后往茶碗里注入一些沸水,并且用汤匙将茶末调成膏状,然后接着往茶碗里头注水。点茶有“七汤”的说法,也就是前后要往茶碗中注7次水。在点茶时,我们需要用茶筅搅拌茶汤,点茶好坏的关键就在于茶筅的搅拌力度与角度上。等到七汤后,茶末会上浮,形成白色粥面。点茶后并未结束,之后还有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操作,比如可以在白色茶末上作画。茶碗|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文章插图
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在茶汤上作画,很合文人雅士的口味。而且在茶汤上画画,这也是一件很有意境的事。点茶时也要用到很多茶具,比如有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这9件物品,其中汤瓶、茶筅、茶盏最为重要,但最最重要的还属茶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