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在狱咏蝉》原文翻译赏析,咏蝉/在狱咏蝉全诗的意思


《咏蝉/在狱咏蝉》原文翻译赏析,咏蝉/在狱咏蝉全诗的意思

文章插图
【《咏蝉/在狱咏蝉》原文翻译赏析,咏蝉/在狱咏蝉全诗的意思】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不堪 一作:那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
【译文】: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 。
想着自己当年的模样,现在却满头白发只能自言自语 。
霜露重蝉难举翅高飞,大风起蝉鸣声被掩没 。
无人相信蝉居食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心 。
【注释】: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深:一作“侵” 。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不堪:一作“那堪” 。
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
露重:秋露浓重 。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
响:指蝉声 。沉:沉没,掩盖 。
高洁:清高洁白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 。作者因以自喻 。
予心:我的心 。【赏析】:小序鉴赏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 。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 。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 。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 。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 。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 。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 。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 。因为蝉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 。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 。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 。”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 。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
诗歌鉴赏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 。“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 。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