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在2020年末,我有幸邂逅了一本厚达400多页的古希腊艺术史专著《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 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文章插图

从译者翁海贞女士的介绍看,这本《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更像是教材——其实就是教材。本书作者理查德·西奥多·尼尔是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全书共分为14章,是因为“美式大学14个星期为一学期”,正好每周一个章节。作为教材,这本书的内容必然是严谨的、成体系的;但它又是一本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入门读物,所以,这本书又是很亲民的。




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文章插图

书名中强调“艺术与考古”,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看,这本书可以称为将“考古学与艺术史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自青铜时代至罗马崛起之间古希腊艺术的演变历史,讲述起来很难有太多新意,但如果深挖古希腊艺术与政治、宗教、古代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择时探讨“具体的作品、工艺、学术争议,包括艺术品的偷盗劫掠、现代修复以及新近的考古发现”,就能让我们今天的读者“阅图”之时就相对有代入感。与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所强调的类似,《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所呈现的艺术史科普,从宏观上看更像是一种美学教育,通过“各个时代的出土文物”教人用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思维去思考曾经的时代(与今天)。




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文章插图

于是,作者理查德·西奥多·尼尔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布局了如下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看到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第三个问题是“我们为何关心?”这恰有“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妙处。这使得我在阅读此书中也有一种探秘的快感。因为后人对艺术品的解读不一定做到了“还原”,所谓公认的权威见解并非是【最真实的】——同一个主题的艺术品至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解读,那么,万一我们弄错了历史背景呢?




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文章插图

于是,不仅是古希腊的艺术品,我们去观察过去所有的艺术品,也都要保持一种好奇心与怀疑精神。我想,这才是阅读这部关于古希腊文明的通俗演变史之外,引发的思想升华。可是,书毕竟只是书,哪怕书中极尽各种表现方式去展示、解读希腊文明中的大理石雕塑、神庙以及陶塑、铸币、住宅建筑等,试图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古希腊的文明和生活”,我想,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有些东西只有亲眼目睹,才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伟大与不朽。




人文学院|除了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下篇
文章插图

不过,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亲眼目睹恐怕是奢望,有《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这样一本书,能够在家中就可以轻松了解纵跨2000余年的古希腊艺术史,已经是一件幸事。感谢作者理查德·西奥多·尼尔能撰写这样一本大而全的著作,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将此书引进,感谢译者翁海贞将原著遵循“信达雅”的要求呈现了一部可读性极强的简中版。
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坚持读书,坚持读好书,让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