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古呈现浙江深厚历史文化(考古中国)

浙江|考古呈现浙江深厚历史文化(考古中国)
文章插图
绍兴南宋皇陵二号陵园一号享殿和庭院遗迹。李晖达供图
浙江|考古呈现浙江深厚历史文化(考古中国)
文章插图
良渚古城遗址反山、瑶山出土琮、璧、钺。方向明供图
浙江|考古呈现浙江深厚历史文化(考古中国)
文章插图
上山文化义乌桥头遗址陶壶。蒋乐平供图
浙江|考古呈现浙江深厚历史文化(考古中国)
文章插图
浙江慈溪上林湖秘色瓷窑址出土的瓷盏与盏托。方向明供图
核心阅读
以“10000年上山”“5000年良渚”“1000年南宋”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正清晰呈现其深厚内涵和独特价值
1938年,施昕更出版《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第一次准确无误地向学术界展示了长江下游的史前文化,这不仅在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真正拉开了浙江考古的帷幕。
通过考古人的努力,浙江百万年旧石器时代的空白被填补,自万年上山文化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被建立。以浙江地点命名的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良渚、好川、钱山漾、肩头弄等考古学文化,几乎涵盖了长江下游史前至青铜时代的全貌。
上溯万年文化之源
【 浙江|考古呈现浙江深厚历史文化(考古中国)】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础。距今万年的上山文化,出土了栽培稻遗存。目前浙江境内已发现上山文化遗址逾20处,上山文化环壕聚落已经有了农耕村落的雏形。八卦式的上山文化彩陶,年代远早于渭河流域的老官台,内容和风格也迥然不同。2006年上山文化命名。2021年7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上山文化申遗”。
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出土了世界最早的独木舟。舟体含有相当大的盐分,有边驾艇和帆存在的可能,完全适应浅海区域的活动。余姚井头山遗址,深埋在现地表下5—10米,上面覆盖厚达五六米的海相沉积淤泥。遗址有稻作生业经济特征,但又以海产捕捞为主,全面展示了我国先民对于海洋的认识与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井头山和跨湖桥还发现了漆器,井头山两件木器上的黑色涂层确定为天然大漆,跨湖桥独木舟孔洞填补的胶黏剂也含有生漆。
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以浙东姚江河谷为主要分布区,耜耕稻作经济发达,出现了如田螺山遗址复杂干栏式的高级大房子,说明聚落群已开始分化。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河姆渡文化的确立,证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丰富世界早期文明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谱系是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中心在杭州良渚古城。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的核心区、水利系统和外围郊区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莫角山宫殿区为核心的内外郭面积约8平方公里,整个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土石方总量达1008万立方米,充分展现了社会组织结构复杂化和公共权力的存在。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早期水利设施的卓越典范。古城内部布局和功能结构基本明确,城内钟家港河道两侧有琢玉、石器后期制作、骨角牙器制作、漆木作、大木作等“百工熙哉”的遗存,充分展现了当年的繁荣图景。
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识。良渚人创造了以复杂玉头饰和琮、钺为代表的成组玉礼器系统。琮是玉礼器中的重器,是一个由平面和立面组合而成的复杂几何体,堪称多层次宇宙观的微缩模型。“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礼”和“礼制”,“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的“器”,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器以藏礼”的观念。良渚成组玉礼器作为拥有者身份地位的标识,作为聚落等级和规模、中心和周边的反映,是前青铜时代中华大地上“器以藏礼”突出的代表。玉器上常见的太阳神像在良渚文化分布区有着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