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艺术史的另一种视角( 二 )


光影|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艺术史的另一种视角
文章插图

乔托的画
【信仰之光】
到了15世纪被誉为文艺复兴早期三杰之一的安杰利科修士这里,又将这种“阴影”诠释得又精妙又美轮美奂。这当然和当时的颜料改进有关,蛋彩画的特性能很好地将人物的凹凸面表现出来,色彩上又显得柔和而抒情。这一特点在文艺复兴盛期三杰的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精湛发挥,无论是波提切利笔下从黄金与泡沫中走来的维纳斯,还是达·芬奇《蒙娜丽莎》背景中首次出现的山川湖海的透视风景,抑或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天顶画所描绘的天国与地狱的史诗,还有拉斐尔的甜美圣母成就永恒经典……在绘画的光影和透视的技法中,我们第一次看到聪慧的人类以智识和勤奋的双手将绘画上升为一门成熟而综合发展的独立人文学科,并且摆脱了曾经“不真实”“不科学”的指摘与轻蔑。
由此,我们也才知道,“影子”对于画面空间的塑造如此微妙,它不喧宾夺主,却无处不在。因此,我们说,所谓的透视是为了形体的逼真,也是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就像拉斐尔的那幅《基督变容图》,画面上方从天而降的耶稣顶着无与伦比的光环,让一代又一代信众受到感动和震撼。这幅画所开创的全新观看方式,是绘画成为人文科学的代表作之一。
古典时代的绘画,无疑是信仰之光。
光影|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艺术史的另一种视角
文章插图

达芬奇《蒙娜丽莎》
【大航海时代的视错觉游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扎根于时代的土壤、置身于时代洪流的架构中,我们讨论绘画中的光影,必然也须参照彼时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硬件基础。15-17世纪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从中世纪进入近现代进程的转折点。这两百年的时期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也即“大航海时代”:欧洲大陆的无数支船队披着理想的光辉出发去开拓广阔天地,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于是在绘画中也出现了依托新的科学发现和学术理论诞生下的新技法尝试,比如出现一种“视觉欺骗”的画法,可参看小荷尔拜因的《大使》。这幅画前景中有一个令人惊异的变形骷髅,如若不注意,观者很难从画作正面发现,而当从画作侧面去看,才会惊呼那是一个骷髅头!这无疑堪称早年的3D技术。有意思的是,彼时身为英皇亨利八世御用宫廷画家的小荷尔拜因所绘此幅《大使》,画面中除了骷髅,也处处是“机关”——两位大使来自法国,大使倚靠的桌上盖着土耳其桌布,桌上有地球仪和航海仪器,暗示英法两国在大航海时代对世界霸权的明争暗斗;来自土耳其的桌布或许暗示当时法国与土耳其合纵连横对抗英国的外交纷争。
至于那个3D骷髅看起来像是艺术家故意留下的谜团,小荷尔拜因用的就是斜上的光投影原理:当阳光斜向射入时,在墙上会留下清晰的影子,只要依样画葫芦把影子描下来就可以了。后来,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用电脑还原了这个原理进行逆处理,果然还原出了骷髅的正常图像。
还有德国画家丢勒,他有一个杀手锏利器就是“透视窗”。实物具体是怎样的,今人恐是见不到了,不过“透视窗”后来发展成取景器,为伦勃朗等画家广泛使用。当时英国都铎宫廷很多肖像画家也利用了取景器原理,即现在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了。在之后的数百年艺术史发展中,光学仪器和科学进步给绘画领域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更新,且持续至今。
光影|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艺术史的另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