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第四期在上海博物馆开讲

9月17日晚 , 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第四期在上博举行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唐力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围绕“文人雅集与江南曲艺”的主题 , 分别以《苏州评弹的前世今生》《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从江南文人雅集说起》为题作了精彩演讲 。 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等以《评弹——心目中的江南》为题 , 进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的现场赏析 。 中秋即将来临 , 嘉宾精彩的演讲内容和评弹表演《赏中秋》、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演唱有机结合 , 整个上博报告厅这晚俨然成了一场现代文人雅集的场所 。
雅集|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第四期在上海博物馆开讲
文章图片

专家们互动访谈
唐力行认为 , 苏州评弹是中国曲艺的兰花 , 中国最美的声音 , 也是江南曲艺的代表 , 对于江南文化的整合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 江南水乡水网密布 , 评弹艺人行装简单 , 评话艺人只需醒木和折扇 , 弹词艺人则背一琵琶或弦子即可搭船成行 。 评弹的演出场地也极简单 , 村落集市的茶馆设一桌一椅(或二椅)即可开讲 。 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 人口流动小 , 演毕就要变换场地 , 而且数年内不会再重复莅临 , 这就是评弹的走码头评弹艺术借着走码头 , 深入江南的每一个细胞中去 。 苏州评弹沿着江南水网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网络 , 渗透到江南的每一个细胞形式 , 强力地影响江南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社会价值观 。
【雅集|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第四期在上海博物馆开讲】唐力行指出 , 评弹就成了精英文化实现平民化转向 , 并推广至基层社会的重要文化传播形式 。 近代以来诸多社会精英都发现了这一点 , 将评弹视为推广实施“民众教育”的重要手段 , 但却忽视了评弹的另一特性 。 评弹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她并非单向的精英文化输出工具 , 而是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有机结合 , 是江南社会结构在文化层面的反映 , 是江南民众喜闻乐见的原因 。
雅集|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第四期在上海博物馆开讲
文章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唐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