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传承怎么写( 七 )


每逢这时,两支秧歌队都得拿出看家的本事,格外卖力,叫着劲儿地扭,观众们则渔翁得利,大饱眼福 。在这种比赛中,吹唢呐的乐手(俗称喇叭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由于秧歌是随着唢呐声和锣鼓点儿走,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吹不出来的,没有扭不出来的,因此唢呐相当于秧歌队的灵魂 。优秀的喇叭匠,不仅会的曲调多,演奏技巧高,而且还练就许多绝活,技艺高超者能在吹奏的同时,两个鼻孔里各插一只燃着的香烟,头顶和两臂各放一只盛水的碗,走着吹、转着吹、登上桌子吹,、喇叭不断、香烟不灭、水碗不洒 。
这类绝活平时用不着,遇到想多讨赏钱或打对台的时候才亮出来,出奇制胜 。所以,办秧歌的都尽量请当地名气大的喇叭匠 。
有的时候正在演出,来了另一秋秧歌,离老远一听喇叭吹得好,或者打听到喇叭匠是闻名的高手,便会甘拜下风自动“蔫退” 。过年开扭的秧歌到正朋十五至十六两天达到高潮 。
这时走村串屯的拜年已经结束,街上的商家店铺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营业 。元宵佳节之日,秧歌队纷纷集中到当地最繁华热闹的市镇街道,进行游行式的演出 。
有的还特意办出与赏花灯气氛融为一体的“灯官秧歌” 。街市上精彩表演此伏彼起,热闹非凡 。
酷爱秧歌的演员们也都在满街观众的喝彩声中尽展才华,过足了秧歌瘾 。因为闹过这两天之后,他们就要卸去彩装,回到田地和作坊里,成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了 。
2. 闹秧歌 陕北地区把灯节活动称作"闹秧歌",各村的秧歌队在一名持伞的"伞头"带领下,和着锣鼓声的节拍起舞,跑"大场"(群舞)、演"小场"(双人、三人舞),并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贺新春,祈丰年 。领舞的伞头要善于领唱传统的歌词以及因地制宜即兴编唱新词,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 。
一般是先唱后舞,演唱时,众队员重复他所唱的最后一句,形式简便,生动热闹 。灯节期间,当地还要设置名为"九曲黄河灯"(俗称"转九曲")的灯阵,群众随着秧歌队进入其内,观赏各种秧歌表演,此活动具有消灾驱邪的含义 。
东北秧歌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 。
8.秧歌的资料秧歌 简介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 。
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特点 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 。
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 。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
秧歌给人带来的益处 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为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主要形式 。因为秧歌内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也给林区人民、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舒缓身心疲卷的好方法 。
【秧歌传承怎么写】 秧歌的起源: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 。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