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唐诗宋词里的“中秋”

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 , 中秋节是个团圆和思念的节日 。 唐诗宋词里 , 不少咏中秋的千古名篇流传至今 。 又是一年中秋时 , 采访人员来到了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的书房“简乐斋” , 听他聊一聊古诗词里的中秋夜 。
AUTUMN
中秋节的起源:“及至中秋满 , 还胜别夜圆”
中秋和春节、端午、清明合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其他三个节日都在上半年 , 下半年就只有中秋节 , 中秋起源久远 , 大概和我们先民的月亮崇拜有关 。 ”苗教授介绍 , 中秋节正式作为节日来庆祝是在唐代 , 随后流行于宋代 , “从诗词的角度来看 , 写中秋的诗主要是从唐代开始 , 再往前就比较少见” 。
中秋|唐诗宋词里的“中秋”
本文图片

每月农历十五月都圆 , 那为什么偏偏是这一天成为了中秋节?“寻常三五夜 , 不是不婵娟 。 及至中秋满 , 还胜别夜圆 。 清光凝有露 , 皓魄爽无烟 。 自古人皆望 , 年来又一年 。 ”苗教授首先提到了唐代僧人栖白的这首《八月十五夜玩月》 。
【中秋|唐诗宋词里的“中秋”】“他说 , 平常的每月农历十五 , 也不是说月亮不美好 , 但到了中秋节这天 , 月亮还是要更圆些 。 ” 苗教授认为 , 选择农历十五作为中秋节 , 应该是先民经过多年观察后的智慧 , “一年四季赏月 , 夏天太热 , 冬天太冷 , 春天多雨 , 到了秋天 , 秋高气爽 , 能见度比较高 , 这个时候赏月是最好的季节” 。
AUTUMN
中秋夜的乡愁:“西北望乡何处是 , 东南见月几回圆”
因为月亮 , 人们会想到团圆 , 想到人间的美好 。 “诗词很多都是围绕着月 , 有的直接写月 , 有的写中秋夜的所思所感 。 在中国古代 , 资讯交通都不发达 , 一家人有的在外做官 , 有的经商游学 , 见一面并不容易 , 所以中秋氛围有凄清之感 。 这个季节很容易触发异乡漂泊之人的思念之情 , 更多地想到亲人 , 憧憬团圆美好 , 所以从唐代到宋代的诗词里 , 很多都带有淡淡的感伤色彩 。 ”
“昔年八月十五夜 , 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 , 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 , 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 , 今夜清光似往年 。 ”白居易的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苗教授认为其中的“西北望乡何处是 , 东南见月几回圆”写得特别好 , “望乡 , 何处是家乡?这种淡淡的感伤非常触动人心” 。
唐代诗人王建写过一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苗教授分析道:“诗人点出了中秋的众多元素 , 庭院里洒满一片月光 , 夜深了 , 鸟儿也在树上栖息了 , 月圆之夜 , 诗人用了 ‘白’和 ‘冷’ , 都是很冷的意象和色调 , 随后点出中秋另一元素桂花 。 最后引出后两句 , 团圆之夜 , 又有多少人在外漂泊?一轮明月下 , 大家都在想什么呢?带有淡淡的哀愁 。 ”
AUTUMN
中秋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在苗教授看来 , 中国古代写月最出名的要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这首词前还有个小序 ,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 。
“在中秋的夜晚 , 大家都怀着美好的希望 , 希望能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饮酒 , 但事实上很难如愿 。 我觉得苏轼是一个特别旷达的人 , 想得开的人 , 这首词的最后 , 安慰自己 , 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 这首词写的是没有见到苏辙 , 但有一年中秋 , 苏轼终于和苏辙在一起过中秋了 。 ”苗教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