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
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 , 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 , 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 , 对于丰富情感 , 提高文化素养 , 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
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 , 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 , 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 , 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 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 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 。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 , 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 。
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 , 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 , 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 , 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 , 很多老师讲课时 , 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 。
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 , 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 。
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 。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 。
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 。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 。
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 , 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 , 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 , 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 , 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 。
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 , 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
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 。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