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三年未见,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朗读者》?( 四 )


“爱情最好的状态是什么”等现实向话题探讨也在快速破圈 , 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 而这或许是一档文化类节目最意外但也最普世的“收获” 。
杨元|三年未见,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朗读者》?
文章图片

而在观众的“破防”里 , 实则是对精神共鸣的强烈追求 , 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不同的自己 。
杨元喜的英语学习历程 , 让网友感慨“优秀的人如此努力 , 我凭什么不奋斗”;他和王志红的神仙爱情里 , 同样让“努力上进”和双向奔赴的爱情有了模板;
张桂梅的家书道尽亲情的遗憾 , 也触痛了无数漂流在外的游子的心 , 与其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 不如及时拿起手机给远方的父母通个电话 。
当然也有人在思考:我曾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并为之沉思着 。
杨元|三年未见,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朗读者》?
文章图片

更广泛意义上来讲 , 《朗读者3》精准契合了时代下观众的情感需求 , 是对观众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精准联结 。 今年以来 , 航天精神、体育精神等无时无刻不在撬动大众的注意力 ,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 , 节目传递的精神力和情感 , 自然也更容易渗透并形成现实力量 。
《朗读者》正在跳出狭隘的文化定义 , 不是曲高和寡 , 而是最真实的当下 , 无论是人物还是精神力、情感温度 。 这或许正是三年未见 , 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朗读者》的最佳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