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武|创作者超51万,科幻网文已成科幻文学本土化发展重要路径了吗?( 二 )


姚海军认为,要讲清科幻与科技的关系,必须要提到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现在有一个共识,当年玛丽·雪莱创作这部小说是非常敏锐的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工业时代的气息和脉搏。”在姚海军看来,如果没有科学,那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很多人对科幻小说的预见性津津乐道,比如凡尔纳的《潜水艇》《登月》等。但姚海军表示,预见未来并不是科幻唯一的功能,而是众多功能之一。姚海军说,“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就像一句诗所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不能了解庐山的全面目、整个世界整体的面貌,但是我们知道哪一块可能会有危险,这是科幻很大的作用,它能够让我们避免一些坏的未来,选择一些好的未来。”
张文武|创作者超51万,科幻网文已成科幻文学本土化发展重要路径了吗?
文章插图
【 张文武|创作者超51万,科幻网文已成科幻文学本土化发展重要路径了吗?】电影《弗兰肯斯坦》(2011)剧照。
在现场嘉宾之中,张文武既是一位创作者,也是一位科学家,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具有双重身份的科幻作家来说,会如何将科学和科幻融合在一起呢?张文武认为,科幻首先是一个思维体操,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严谨的科幻是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是什么呢?从一定程度而言,科技是人类能力的一种拓展。在张文武看来,这个时代对科幻的定位是偏低的,“创新力的提升实际上就是想象力,无中生有,做梦的能力,大胆没有边界思考的能力。”科技激发科幻,反过来,科幻也会“无中生有”地产生很多东西。张文武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了对两者的感受,比如在他的作品《未来星球2049》中提出的光子发动机接近现实版。从0到1,怎么实现7天到达火星?这就是与科技现实的结合,是两者之间的互动。
最终永恒的作品《深空之下》,天瑞说符的作品《死在火星上》,都是近期来涌现的非常好的创意和科幻题材的网文作品。来自《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除科幻网文品类创作者人数逐年递增外,追更科幻作品的网文受众也已超四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当中科幻作品的崛起呢?
会说话的肘子在《夜的命名术》中创作了一个赛博朋克的虚拟世界,同时存在的“表世界”与“里世界”,双重世界的多势力阵营,带来错综复杂、不断反转变化的情节。也让这部作品成为打破多项起点纪录的超级爆款。在现场对谈中,会说话的肘子表示,在他看来,科幻是中国文学品类里面最浪漫的一种,是理智者的浪漫。基于这个原因,他个人对科幻品类非常痴迷,希望可以展现未来。与此同时,会说话的肘子也在书中探讨了许多更加接近于现实的问题,比如《夜的命名术》当中,未来会有人工器官的出现,这将对社会产生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未来会取消产假吗?等等。
张文武|创作者超51万,科幻网文已成科幻文学本土化发展重要路径了吗?
文章插图
《夜的命名术》
科幻IP改编的门槛不仅针对作者,同样针对读者
姚海军注意到,随着近几年网络科幻的崛起,网络科幻的概念也日益超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想法,融入了很强且扎实的科学背景。国外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比如《火星营救》最初就是发表在网络之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指出,在类型文学中,科幻文学的创作门槛是比较高的。科幻文学的创作者往往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者,有着非常硬核的科技知识。
《流浪地球》电影的火爆让从业者看到科幻IP改编的巨大潜力,那么,科幻IP改编的市场的潜力如此之大,在改编过程当中优势、难点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