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萧殷两次给鲁迅写信,虽未收到回信却一直以鲁迅为楷模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生前对青年关怀备至,他曾对青年寄予厚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青年读者。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与文艺评论家萧殷,分别于1934年和1936年,给鲁迅写了信。尽管因为各种原因,萧殷没有收到回信,但他一直把鲁迅先生当作自己的旗帜与楷模,一生都在践行着鲁迅先生的精神。
寄住在朋友家给鲁迅写信
萧殷(1915-1983)在其逝世前一年编纂的《萧殷自选集》中,就有数十处提到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崇敬。
在上初中时,萧殷就被鲁迅的著作深深吸引,干涸的心田被文学滋润,他写下散文《风雨之夜》,引起国文教师注意并推荐到广东省美术展览会,获二等奖。萧殷大受鼓舞,继而写散文《挑水妇》、《明天》等小说,还有一些新诗。后来还接连写下揭露社会黑暗的小说《乌龟》和《疯子》等。
1934年春天,萧殷在龙川佗城小学教书。暑假期间,萧殷从龙川来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图书馆,萧殷阅读了更多鲁迅先生的著作。9月,萧殷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并随信附上自己所写的一篇作品——散文诗《变》,希望能够得到鲁迅先生的具体指导并寻找机会推荐发表。这封信的手稿如今收录于《鲁迅藏同时代人书信》。在信中,萧殷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在中国的作家中,您是我最敬爱的一个,因为您是站在被压迫大众的解放运动最前线的一个人。”
中文系|萧殷两次给鲁迅写信,虽未收到回信却一直以鲁迅为楷模
文章插图
萧殷第一次寄给鲁迅的信件
这封信末尾署了他的真名:郑文生,并附上了通讯处:广州石牌中山大学第八宿舍莫柱孙先生。
《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收录了这封信,并注明:“此信信封写着:‘上海福州路四三六号文化生活出版社收转邓当世先生 广州郑寄 九月六日。’对于此信和附寄稿件的处理,《鲁迅日记》未见记载。”信中的收信人“邓当世”为鲁迅的笔名之一。鲁迅常用日本友人开的内山书店或他常用的出版社,作为对外的联络地址,代为收转信件。
中文系|萧殷两次给鲁迅写信,虽未收到回信却一直以鲁迅为楷模
文章插图
《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
给鲁迅先生的信发出去以后不久,为了生计,萧殷又回到了佗城。虽然经过多方查证,但至今我们无法知道,当年鲁迅是否给“郑文生”回了信,又是否对他的散文诗提出了修改意见。我们只知道,流离失所的郑文生当时寄住在朋友莫柱孙的宿舍,并此作为通讯地址。
迟到四十多年的回复
虽未收到回信,但给鲁迅先生写信无疑是萧殷文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回乡后,萧殷专心研习小说的写作,他的小说创作由此达到了一个高峰。从1935年开始,萧殷在广州《民国日报》副刊《东西南北》连续发表了二三十篇小说。
这年底爆发的“一二·九”运动,让萧殷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1936年1月初,萧殷来到广州,加入进步组织,策划和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学生罢课。1月9日,广州市学生举行万人抗日大会,会上一致通过成立广州市学生抗日联合会,会后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在《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一文中,萧殷描述他这段时间“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时候的萧殷,已经从单纯的文学青年转向革命战士,他以杂文为武器,作为对准敌人的“匕首”和“投枪”,与敌斗争,他把大量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杂文寄到香港的反蒋报纸《珠江日报》副刊《潮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