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鉴赏|箑边风景,许公传拓( 三 )


文章图片

支慈庵刻扇骨拓片
风景|鉴赏|箑边风景,许公传拓
文章图片

支慈庵刻扇骨拓片
风景|鉴赏|箑边风景,许公传拓
文章图片

支慈庵刻扇骨拓片
学术界在谈到晚明时期江南文艺与工艺美术繁盛的由来 , 指出江南科举竞争的激烈使大批读书人仕进无望而转投文艺与工艺创作以安身立命是这一局面产生的内在原因 。 同理 , 清代盛期之后 , 随着人口的暴增 , 江南士子面对着远较前代为巨的压力 。 更有甚者 , 伴随着鸦片战争导致的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士绅阶层经济实力的严重破坏 , 清代后期江南地区大量的文人学子陷入尤为严重的生存竞争之中 。 更多的交游、投幕以谋求政治发展机会和从事艺术品创作以获取经济利益 , 是他们在参加科举和读书研学的同时所必须从事的工作 。 扩大社会交游圈与扩大艺术消费圈 ,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往往很难说孰为因果 , 但不管如何 , 折扇成为了最好的酬赠载体 , 既有实用价值 , 又可以交流和交易从诗文到书画以致镌刻等一系列文人才艺 。 而折扇的使用者 , 通过展示所使用扇子的工艺品质与其上书画家、竹刻家的名头 , 无形中宣示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审美品味 。 可以说 , 竹刻扇骨艺术是在“供需两旺”的情势下发展盛大的 。
风景|鉴赏|箑边风景,许公传拓
文章图片

金西厓刻扇骨拓片
在文人艺术的交流和交易中 , 扇面从来都是重要的内容 , 而竹刻扇骨之能够跻身于中 , 也是大有原因的 。 笔者在此前的研究中曾经指出:“清代江南文人竹刻艺术 , 发展到道光朝以后 , 在艺术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竹刻重镇嘉定 , 从而成为这一时期竹刻艺术的代表 。 其蓬勃发展的缘由 , 具体而言 , 大概有四:金石学的大兴、阴文浅刻技法的成熟、竹制折扇的风行、镌刻技艺为艺文之士所必修 。 ”这其实也正是中国折扇艺术第二个高峰形成的原因 。
风景|鉴赏|箑边风景,许公传拓
文章图片

金西厓刻扇骨拓片
关于清代中期以来竹刻扇骨艺术鼎盛的成因以及具体表现和发展局面 , 包括笔者在内的研究者虽多有论述 , 却觉得没有必要在此展开 。 因为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 , 许公煌煌扇拓集成于此 , 观者诸君只要稍加披览 , 自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
说起来为鉴定的文物制作拓片并不是工作任务 , 许公完全是本着对文物资料的重视 , 以及个人对文物的热爱和艺术审美兴趣而为之 。 据许公自云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拓制数量最多 , 最多时一天可拓八件扇骨 , 可谓手不释毡 , 这段时间也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文物进出口鉴定工作任务繁忙之时 。 从一九九三年开始 , 随着朵云轩敲响中国内地拍卖第一槌 , 许公又承担了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核的工作 , 待拍卖物以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品和工艺品为主 , 即遇当代人的竹刻扇骨作品 , 凡觉得精好的也即时拓存 。
除了责任鉴定工作中遇到精品便传拓留存之外 , 八十年代初许公还关注到文清组存放的一批成扇 , 发现精品极多 , 乃从中选拓了一百五十余柄 。 可惜的是 , 因组内所存文物随着落实政策而陆续发还 , 此前很多精品未能寓目 , 没有及时拓存 , 引为憾事 。 一九八五年之前 , 又从上海文物商店库存中选拓了部分精品 。 这些利用”工作之便”和工作之余进行的传拓 , 在当时或许不过是顺手而为 , 但架不住量变引发质变 , 今日集中成册 , 其中蕴涵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是十分丰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