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波东钱湖畔艺文小镇呈现当代艺术新画面 街溪引—韩岭生生馆首展举行

央广网宁波9月21日消息(采访人员陈金莲 通讯员陈晓旻)艺术在哪里?在王羲之的字、毕加索的画、蔡国强的烟火里;在设计师的执念、茶室器物的包浆、村民日用的晒衣杆里 。 20日 , 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展《街溪引》在东钱湖畔的艺文小镇韩岭开展 , 为中秋佳节新增一处文旅目的地 。
文化|宁波东钱湖畔艺文小镇呈现当代艺术新画面 街溪引—韩岭生生馆首展举行
文章图片

“这个展览太有意思了 , 那个很有年代感的竹竿晾衣架 , 引发的是满满的童年记忆 , 让人想起外婆家篱笆墙的小院 , 想到阳光味道的旧被单 , 想到冬日热烘烘的棉被……我忽然理解了杜尚的小便池为何开启了当代艺术 。 ”从上海回宁波老家过中秋的许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而在韩岭生活了两年多的小何则更有感触:“新开启的生生馆终于给艺文小镇带来了可以闻到本土芳香气的当代艺术!艺文小镇不能只有常见的吃喝玩乐 , 更应该有高于生活的纯净精神引领 。 ”
“这是一个可能有很多话题的、参展者及作品形式都非同一般的艺术展 。 ”策展人柴小华告诉采访人员 , “生生馆”希望成为一个接文脉、接地气、有情趣的展厅 , 就像名字 , 所有活动和展览都能体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 。
据介绍 , 首展特别邀请的参展主体 , 是两年前韩岭老街开街时即入驻开店的文艺青年 。 他们皆因喜欢韩岭的自然与人文气象而来到这儿 , 有志将自己的人生激情与梦想植根于脚下这方湖边街溪 。
文化|宁波东钱湖畔艺文小镇呈现当代艺术新画面 街溪引—韩岭生生馆首展举行
文章图片

展厅中有一辆旧三轮车 , 载满书籍 , 一旁摆放四、五把农村常见的矮竹椅 , 标签题名《去乡村》 。 作者吴冬日 , 网名“二狗” , 在韩岭开着鲤朵书店 。 近年他特别关注乡村振兴 , 关注书店与乡村的结合 , 尤其热衷讨论年轻人去乡村工作与生活的可能性 。 现场不少观众 , 很自然地坐到小竹椅上拿了三轮车上的书翻阅 。 这样的自然状态或许就是创作者想要的吧 。
文化|宁波东钱湖畔艺文小镇呈现当代艺术新画面 街溪引—韩岭生生馆首展举行
文章图片

村民晾衣服的竹竿挂上自家民宿的时新床单 , 是正装修着民宿的女老板小鱼的作品 , 她告诉采访人员:“在我们生活与经营的院落里 , 希望有能够晾晒的简易装置 。 因为床品在洗清洗烘干后 , 天气好再晒一晒 , 那就会有阳光的味道了 。 想象用潺潺的溪水漂洗 , 然后用这个竹竿晾晒 , 让客人感受到温暖和美好 。 ”策展人说:"这样语言就是诗 , 把这诗的语言用视觉形式呈现就是艺术" 。
在韩岭街上开着木作体验工坊的章锋, 展示作品是一个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斗拱模型 。 驻足欣赏 , 能体会到里面蕴含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对木作工艺的热爱 。 在洁白纯净的空间静静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熟悉和温暖的感觉 。
秦山龙窑的万志成是聚落韩岭的发起人 , 他陈列的一组具有年代感的陶瓷 , 装置感应音效互动 , 取名为《爷爷的七个娃》 。 陶罐、瓷瓶带着村落生活的气息、窑场历史的源流、青年人的脑洞 , 更带着对审美的追求 。 是在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吗?七个还是六个?是对侘寂风的模仿与调侃?“我希望人们的审美是融入生活的 , 从使用的日常器物到展厅展品的转身 , 又何尝不是一种提示 , 艺术有时就是意想不到吧 。 ”
此居造物的主人吴承泽 , 通过金属丝网的吊挂穿插组合 , 题名"是山不是山" 。 观众们自然有不同的观看层面 , 或许根本看不懂是什么 , 但那空灵纯净的意象显然打动了很多人 , 纷纷以其作背景拍照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