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文艺评论丨城市更新闯入“美学时代”( 二 )


埃菲尔铁塔|文艺评论丨城市更新闯入“美学时代”
文章插图

夏加尔公共艺术作品《四季》
博物馆、公园、建筑综合体就是城市的象征。正是基于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空间,其形塑本身具有功能性和艺术性,加之建筑总被赋予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人文的意识形态价值,所以,公共建筑及城市设计具有公共艺术重要的表征。西班牙的毕尔巴鄂,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城市,因为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一时声名遐迩,成为西班牙最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这个把建筑的生机性与现代工业材料有机结合的“巨型雕塑”成为公共艺术改变城市的代表性案例。
诚然,西班牙都市更新的宏大叙事可推及更久远的历史。巴塞罗那的兴起即是一部紧密联系公共艺术的发展史。自1860年起,从城市规划师伊文笛福斯·赛尔达棋盘状扩张计划,到1888年举办世界博览会,巴塞罗那的城市骨架已大致完成。这一期间,伴随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安东尼奥·高迪、罗伊斯·多梅奈伊、伊·蒙大内尔等新艺术人物出现了。以高迪的教堂建筑风格声名鹊起,一批公共艺术作品应运而生。而巴塞罗那也是一个有着历史包袱的城市。上世纪30年代,由于独裁统治,当地许多新艺术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都市更新步伐迟滞不前,环境恶化,城市问题层出不穷。199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给予这个城市改变和振兴的契机。首先,围绕奥运会举办地,尊重历史文脉,以“绿与水”为主题进行都市更新和改造。1982年,市长主张重建失去尊严的城市景观,“把博物馆搬到街上”,由景观、建筑和雕塑担当主角,帕尔梅广场、兰布拉大街与诺德锡公园等组成巴塞罗那核心街区,成为城市美学的展示窗口。西班牙工业公园、新城市运动成果地、著名雕塑家作品展示地、克洛特雕塑公园和凯利雕塑公园等构成巴塞罗那新的美学地图。著名的兰布拉大街就是户外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美术博物馆。把新的建筑与老建筑的复原结合,共同促进旧城区的复兴。如复原后的拉卡里塔特公寓与理查德·迈耶设计的新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形成一个和谐的群体。这个博物馆令拉维尔区域的中世纪广场更具魅力。在此都市更新过程中,社会学家、城市学家、旅游专家、文化学家、艺术家和建筑师无一不参与,共同讨论研究,策划,推动执行计划。而巴塞罗那人为这个城市贡献更多,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力量和市民的捐赠。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有着大众性和参与性的社会特征,这样才是实现公共艺术人文关怀的途径和价值。同样,高迪、米罗、达利、毕加索和塔皮埃斯等艺术大师则成为这个光荣城市的伟大代言者,诸如高迪的圣家族教堂、米罗的《女人和鸟》,当你在米拉公寓、毕加索博物馆、达利剧院美术馆流连忘返之际,不禁叹为观止,艺术介入城市竟有如此的伟力和魅力,巴塞罗那被国际建筑界誉为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的最完美的城市,绝非虚言。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一直是尖锐而复杂的矛盾。现在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每一次城市化浪潮以及都市更新改造计划都经历和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伴随着城市发展会持续存在。由此,以工业遗存的保护性开发为先导的城市更新(鲁尔工业区、纽约高线公园、上海环滨江45公里贯通等)和以高科技可持续性建设(毕尔巴鄂、直岛等)的同时并举,为公共艺术思维的拓展和提升呈现了现代契机。毫无疑问,利用工业遗存进行都市更新已然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美学实践的重要趋势和取向。伦敦泰特美术馆就是对工业遗存成功改造的范例。泰特美术馆原来是一座发电厂,代表工业城市空间聚落的人类记忆,在都市更新中华丽转身,成为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和公共空间,也是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