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专访|杨怡芬《离觞》:把舟山一万多个家庭的愁绪写进小说( 二 )


杨怡芬:我写的是战争的阴影 。 飘摇不定是离人的情绪底色 。 《离觞》这小说里 , 几乎每一页都有战争 , 在闲聊当中 , 在收音机里 , 在街上的士兵身上 , 在东岳宫的伤兵那里 。 抬头看天上有战斗机 , 码头上停着战舰 , 战争如尘埃一样 , 实实在在落进日常生活 , 个人仍在努力进行正常的生活 , 但生活已经很难正常 , 米贵得惊人 , 日常生活已经日益艰难 , 普通人仍想挣扎着在不安定中求一份安定 。
澎湃新闻:《离觞》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女性主体和女性意识 , 但是每个人也有各自独特的人生轨迹 。 有一个疑问是 , 你写作时为什么将开篇那个干练的、总是着男装、有一些觉醒意识的宋安华委身于宋以文 , 感觉是“娜拉出走以后”又走了古代中国一夫多妻的老路 , 倒是原配秦怡莲显示出一些现代女性的落落大方和精明能干 。
杨怡芬:宋安华的选择 , 好多读者会感到疑惑 , 也有读者说 , 她最后的选择还是在她的人设里 。 这里 , 我想扯开去 , 说一下小说的完成度 。 简略说 , 就是作者将小说写到能逻辑自洽 , 人物情感已有自在自为的发展 , 整体结构也足够承托住整个故事 , 这小说和小说里的人物 , 就算完成了 。 怎么解读 , 那时读者的事情 , 和作者 , 没有很大关系 。 一千个读者 ,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我把对人物的解读这样的事情 , 交给读者吧 。
但我同时也是自己小说的读者 , 宋安华是个有经济基础撑腰的富家女子 , 她骄傲到只认自己内心的感觉 。 但对世俗的看法 , 她不在乎 , 她是任性的 , 她所拥有的 , 是她的社会基础给她的 。 但只要她的金钥匙还含在嘴里 , 她就可以这样做 , 她在小说中并没有接受姨太太的身份 。 对于社会规则 , 宋安华是俯视的 。
宋以文的妻子秦怡莲所拥有的 , 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 除了婚姻是大人给的 , 这是当时的时代局限 , 其余的 , 都是她自己努力为这个“家”在争取 。 她起初是依附于家庭的 , 直到她自己独立去开个米店——其实这在当时是个壮举 , 她开始了半独立之路 , 等她确定能靠自己 , 她才敢带着女儿走 , 主动拆了这个她为之奋斗的完整的家——这一点 , 也是壮举 。 她是个勇敢的女人 , 她从传统走来 , 却又是反传统的 , 也就是说 , 具有现代性 。 秦怡莲是温州女人 , 她以一女子之身 , 从温州到重庆 , 再到杭州 , 到舟山 , 她接着到台湾 , 到香港 。 我想 , 某一天 , 她又会回来 。 我认识的很多温州女人 , 大抵都比较传统 , 落落大方又精明能干 , 无论到哪里 , 她们都能让自己扎根 。 我很佩服她们这一点 , 所以 , 秦怡莲就承载了我的这些感佩 。
澎湃新闻:在塑造故事中的几位重要的女性:宋安华、李丽云、潘绮珍、秦怡莲 , 几乎是“全女班” , 为什么会更加关注特殊时代的这样一个女性群体?
杨怡芬:虽然说小说中的男性人物 , 首先是来完成他身负的叙述功能——他们要来侧面呈现旧秩序是如何崩塌的 。 在小说里 , 宋以文负责叙述海军的战斗力是如何崩塌的 , 王天锡和刘仲瑞负责叙述空军如何轰炸宁波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 , 郑景润负责叙述金融改革的步步失败 。 但我也尽量给他们血肉之躯 , 他们如果站立不起来 , 我的女人们就没法和他们演对手戏了 。
我重点想要说的是女人 , 如何在自己的时代局限里 , 挣扎着走出一条独立之路 , 这独立包括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独立 。 女性独立主题是永恒的 , 这个特殊的时代 , 只不过是她们活动的一个舞台 。 在这样的时刻 , 逼迫她们做出更清醒和决绝的选择 , 只有最大程度上地靠自己 。 完全的独立 , 她们那个时候 , 很难做到 。 因为社会给她们提供的舞台太小了 。